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201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8

1.非选择题(共3题)

1.
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表示________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标号回答)。
(2)如果DNA分子一条链(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那么在进行①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在进行②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mRNA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转运这段mRNA所编码的氨基酸需要________个tRNA。
(3)在正常人体的胰岛B细胞中会进行________过程(用图中的标号回答)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为雌雄同株的二倍体,青蒿的白青秆(A)对紫红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低温处理青蒿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幼苗芽尖细胞,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青蒿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是从青蒿的叶片和茎秆中提取,从营养器官的角度分析,四倍体青蒿与二倍体青蒿相比的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四倍体青蒿与二倍体青蒿杂交获得三倍体青蒿,该三倍体青蒿________(填“可育”或“高度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品系以后,b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利用白青秆分裂叶(Aabb)和紫红秆稀裂叶(aaBb)两植物品种作试验材料。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白青秆稀裂叶杂交种(AaBb),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
3.
某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眼色(白色、青色、蓝色、灰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和F、f共同控制(如下图所示);长尾与短尾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将多对的白眼个体和青眼个体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蓝眼,然后让F1的雌、雄个体互相交配得到F2,则亲本中白眼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白眼:青眼:蓝眼:灰眼的比例为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两只不同眼色的雌、雄个体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代共有四种眼色,则亲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在短尾的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长尾性状的雄性个体,若长尾性状为一个基因突变所致,为探究该突变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思路:
将________________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单选题(共22题)

4.
以下有关生物育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培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
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培养出转基因抗虫棉
C.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
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平均分组,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时间和秋水仙素的浓度
B.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C.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
D.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幼芽1d,诱导成功率最高
7.
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b—葡糖脑苷脂酶所致。经基因诊断可知,Y染色体上无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C.2号为该病携带者,5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D.该病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
8.
关于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的萌发种子或幼苗,一定能获得纯合子
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9.
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的是
A.父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B.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祖母患病,孙子一定患此病
D.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10.
二孩政策放开后,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高龄产妇增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B.抗维生素D佝偻病产妇的女儿不一定患此病
C.产前基因诊断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可能患遗传病
D.推测白化病产妇后代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
11.
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12.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含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C.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35S而部分含有32P
D.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13.
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14.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碱基以氢键相连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核糖数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D.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15.
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16.
关于遗传信息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密码子决定
B.合成蛋白质时,每一种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合成的
C.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密码子有64种,反密码子也有64种
D.mR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17.
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可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就能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18.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B.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
C.人的身高与体重D.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19.
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用自花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
D.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20.
如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B与b的不同在于基因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
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
21.
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多对相对性状
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正确地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2.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四分体   ③染色体分配到两个细胞中   ④联会
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23.
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时期若发生交叉互换,一定会导致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24.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C.萨顿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25.
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