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研究者在对小鼠细胞分裂研究的相关实验中发现,蛋白质Cyclin B3在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独特的调控作用。甲为小鼠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乙为小鼠某个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

(1)图乙_________时期(填罗马数字)代表有丝分裂过程,图甲细胞在图乙中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_段内(填字母)。
(2)已知小鼠性别决定类型与人类相同,研究小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产生图甲细胞的小鼠的性别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Cyclin B3缺失的卵母细胞能够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Cyclin B3缺失导致卵母细胞阻滞在_________________时期(填文字)。

(1)图乙_________时期(填罗马数字)代表有丝分裂过程,图甲细胞在图乙中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_段内(填字母)。
(2)已知小鼠性别决定类型与人类相同,研究小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产生图甲细胞的小鼠的性别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Cyclin B3缺失的卵母细胞能够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Cyclin B3缺失导致卵母细胞阻滞在_________________时期(填文字)。
2.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__。(填序号)
(2)II-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II-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III-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
(3)III-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假如III-12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4)假如III-10和III-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1)甲病属于__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__。(填序号)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伴Y染色体遗传病 |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3)III-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假如III-12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4)假如III-10和III-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3.
下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有________个碱基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DNA分子中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了遗传信息。
(3)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该细胞在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个。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有________个碱基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DNA分子中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了遗传信息。
(3)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该细胞在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个。
4.
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做出两种假设,如图所示:

(1)湖泊Ⅱ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假说乙”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_______。
(3)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________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
(4)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方向决定于______。

(1)湖泊Ⅱ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假说乙”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_______。
(3)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________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
(4)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方向决定于______。
2.单选题- (共29题)
5.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
B.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
C.①~⑥仅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就可形成物种1和物种2 |
6.
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4%,Bb的个体占32%,则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0%、40% | B.80%、20% | C.64%、36% | D.32%、68% |
7.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
C.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
D.如果没有突变,生物也可能会发生进化 |
8.
RNA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合成的产物可能是酶 |
B.①②分别表示DNA双螺旋的解开和重新形成 |
C.转录时,既有氢键的形成也有氢键的断裂 |
D.③表示将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加到RNA末端 |
12.
若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点,则图中所表示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从左至右依次是




A.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 B.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
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 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 |
13.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
B.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
C.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
D.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
1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
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增加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
C.通过杂交育种能将不同品种生物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
D.人工诱变育种能改变基因结构,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16.
下面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
B.植株A为二倍体,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
C.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不能分裂 |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 |
18.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若不考虑交叉互换,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ab、ab | B.Ab、aB、ab |
C.ab、AB、AB | D.AB、AB、AB |
20.
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在复制过程中只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链 |
B.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
C.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
D.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 |
22.
若以1分子含500个碱基对的DNA(不含放射性)为模板,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
B.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1)个 |
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 |
D.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2n-1)×1000个核糖核苷酸 |
24.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一段时间后可得到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 |
B.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
C.T2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D.在该实验中,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组,操作规范的话,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
26.
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成的氨基酸如下表所示,则图所示的转运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反密码子从携带氨基酸的一端开始读码)( )

GCA | CGT | ACG | TGC |
赖氨酸 | 丙氨酸 | 半胱氨酸 | 苏氨酸 |

A.丙氨酸 | B.苏氨酸 |
C.半胱氨酸 | D.赖氨酸 |
27.
如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④ |
B.①③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量为染色体的两倍 |
C.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 |
D.能在该动物精巢中找到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
28.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C.孟德尔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 |
D.沃森、克里克构建出DNA分子结构的数学模型 |
30.
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后( 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但是A对a完全显性,D对d完全显性),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接近于
A.3:3:1:1 | B.9:3:3:1 | C.1:2:1 | D.3:1 |
31.
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
A.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B.赫尔希和蔡斯——首次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D.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
32.
采用A、B、C、D中的哪一套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B.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