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00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2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在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问题)氧化铝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_____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太慢,产生的氧气太少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铝,再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_
 
(结论)氧化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氧化铝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氧化铝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氧化铝(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________,对比反应前后氧化铝的质量.
(讨论)如果氧化铝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氧化铝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为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片该钙片粉碎,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片钙片完全反应生成的质量是________。
通过计算说明实际钙含量是否与标注相符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0题)

3.
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它是一种无色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时,发现加热过程中会破坏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乙醚提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纯净物
B.青蒿素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C.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溶解性
D.青蒿素受热发生了化学反应
4.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点燃前要验纯,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
C.铁、铜、铝、锌金属元素有金字旁,所以所有金属元素都有金字旁
D.化学变化通常有发光发热现象伴随,所以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5.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已知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都属于氢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作燃料
B.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反应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
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
B.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C.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8.
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
C.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相同
D.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
9.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实验法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归纳法
 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类比法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A.AB.BC.CD.D
10.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元素能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能组成不同物质
B.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质,其构成微粒也是静止的
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
D.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C.D.
12.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向30mL试管中倒入约8mL蒸馏水D.用50mL烧杯量取28.3mL蒸馏水

4.填空题(共3题)

13.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①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是填充氮气做保护气,这是利用的氮气的     
②在大型汽车上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和刹车。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微观原因是     
③利用膜分离法可制得富氧空气。当空气通过膜分离装置时,由于氧分子能透过膜而氮分子不能透过膜,就把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开了,该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
(2)碳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生物体内绝大多数分子中都含有碳。
①“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低碳生活”方式中的“碳”指的是碳 (填“单质”“原子”“离子”或“元素”);
②家用冰箱除味剂中常常使用疏松多孔的活性炭,能够去除异味的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性;
③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3)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进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由于水源不同,自来水的硬度也不同。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以通过  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过一段时间后,家里的水壶底部会有水垢。原因是:硬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在煮沸后生成了一种不溶性物质、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14.
月,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首都召开,减少的排放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和天然气,煤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排放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反应有:
①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6CO2+6H2OX+6O2,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其中①②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是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目前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可制取干冰,试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________.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
①少开私家车 ②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③长期把“”挂在线上 ④随手关灯.
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写一种即可).
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拒绝纸质贺卡,使用电子贺卡.拒绝纸质贺卡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请你再举出一件你可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
15.
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铁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字母);②________;
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填字母);④中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