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以甲品种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乙品种高秆抗稻瘟病(DDRR)两种野生水稻,进行如图I的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和乙杂交,得F1.若F1连续自交至F3,纯合抗病的比例为___________;若选F2中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其产生的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图中育种过程中,应用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过程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有_____________种。过程⑥除了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还进行_______处理,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4)过程①可用X射线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并不一定引起水稻性状的改变,其中一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⑥得到的植株,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6)若发现甲品种的2号染色体有三条,其组成如图II所示,此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假如甲在减数分裂过程时3条2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最终形成具有1条和2条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甲为母本与一个正常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只考虑图II的基因)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1)将甲和乙杂交,得F1.若F1连续自交至F3,纯合抗病的比例为___________;若选F2中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其产生的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图中育种过程中,应用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过程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有_____________种。过程⑥除了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还进行_______处理,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4)过程①可用X射线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并不一定引起水稻性状的改变,其中一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⑥得到的植株,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6)若发现甲品种的2号染色体有三条,其组成如图II所示,此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假如甲在减数分裂过程时3条2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最终形成具有1条和2条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甲为母本与一个正常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只考虑图II的基因)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
如图甲表示某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在下列横线上填文字,[ ]中填序号或字母):

(1)根据甲图可以判断,该过程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细胞中。①和②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除了碱基种类不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甲中,转录时DNA的双链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mRNA是以图甲中的①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依次连接形成的。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合成图甲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a→b”或“b→a”)。
(4)图甲中已知②链中胞嘧啶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②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胞嘧啶分别占18%、17%,则与②链对应的DNA双链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
(5)图乙中C为模板链翻译产生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密码子见下表)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甲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相同”或“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甲图可以判断,该过程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细胞中。①和②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除了碱基种类不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甲中,转录时DNA的双链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mRNA是以图甲中的①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依次连接形成的。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合成图甲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a→b”或“b→a”)。
(4)图甲中已知②链中胞嘧啶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②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胞嘧啶分别占18%、17%,则与②链对应的DNA双链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
(5)图乙中C为模板链翻译产生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密码子见下表)
氨基酸 | 丙氨酸 | 谷氨酸 | 赖氨酸 | 色氨酸 | 精氨酸 | 脯氨酸 |
密码子 | GCA、GCG、 GCC、GCU | GAA、GAG | AAA、AAG | UGG | CGA、CGG CGC、CGU | CCA、CCG CCC、CCU |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甲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相同”或“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6题)
4.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的茎尖细胞中,甲、乙、丙过程均能发生 |
B.甲、乙、丙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
C.丁、戊过程可能与某些病毒有关 |
D.在真核细胞中,甲和乙两个过程需要的酶种类有所不同 |
5.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身高由多个基因决定,也与后天营养和体育锻炼有关 |
B.白化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
C.基因与性状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
D.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下培养是长翅,在35℃下培养却是残翅,这可能是温度影响表现型 |
6.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
B.经紫外线照射,一定会引起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
C.由花粉发育而来,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 |
D.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一定完全相同 |
7.
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红绿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
B.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50% |
C.白化病是一种由一个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
D.若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基因型为XbXbY,则应是妻子的减数分裂异常导致 |
11.
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正确的说法是( )
A.拉马克科学的解释了进化的原因 |
B.达尔文从丰富的事实出发,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
C.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抗生素可刺激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
D.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变异的本质 |
12.
如图所示,豌豆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需进行去雄和套袋等处理 |
B.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开白花 |
C.植株DdRr自交,后代蓝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
D.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
13.
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雄性生物,其体内某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现象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
B.B(b)与D(d)间发生了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C.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D.该细胞最终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
14.
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
B.I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病,其女儿均患病 |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也会存在性别差异 |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
15.
下列有关科学家在遗传学方面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
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用噬菌体作材料,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
D.袁隆平用杂交育种的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水稻产量 |
16.
某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为0.25 |
B.复制得到的DNA分子(A+C)/(G+T)的比值与原DNA分子不同 |
C.DNA分子复制时,DNA聚合酶作用于氢键 |
D.若该DNA含有腺嘌呤200个,则它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400个 |
18.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
C.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 D.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
24.
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DNA分子,那么每个子代DNA分子中( )
A.只含有14N | B.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
C.只含有15N | D.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 |
26.
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就相同 |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D.表现型会受环境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