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生物实验小组对基因型为EeXFXf的某动物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然后绘制了甲、乙、丙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丁表示细胞中该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期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__。
(3)图丁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阶段。a过程与c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1)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期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__。
(3)图丁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阶段。a过程与c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2.
果蝇体色黄色
(1)同学们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假说二: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2)请利用以上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两种假说的正确性(写出简要的杂交过程,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
A.对黑色(a)为显性,翅型长翅 | B.对残翅(b)为显性。研究发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F1,F2中出现了5:3:3:1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请回答以下问题。 |
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假说二: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2)请利用以上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两种假说的正确性(写出简要的杂交过程,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
2.单选题- (共18题)
3.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
5.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其精巢内的精原细胞(不考虑突变)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 |
B.一个基因型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一个AAaY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Y、Xb、Xb |
C.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
6.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
B.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
D.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
7.
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
B.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后产生等位基因 |
C.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
D.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 |
8.
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 )
A.1∶1 | B.3∶1 | C.5∶1 | D.7∶1 |
9.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基于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则必须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 |
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并命名了等位基因 |
C.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
D.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比例为9:6:1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
10.
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每个桶中两种球的数量相等。每次分别从Ⅰ、Ⅱ、Ⅲ三个小桶中的某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Ⅰ、Ⅱ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用Ⅱ、Ⅲ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C.Ⅰ、Ⅱ两桶中小球的总数不相等不影响实验结果 |
D.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在另外一个小桶中进行统计、汇总 |
11.
如图为人体中血型决定方式示意图(IA对i为显性、IB对i为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个体甲(O型血)与个体乙(A型血)结婚后生育了个体丙(B型血),则甲的父母基因型不可能是( )


血型 | A | B | AB | O |
所含凝集原 | 仅含凝集原A | 仅含凝集原B | 两种都含有 | 两种都不含 |
A.Hhii HhIBIB | B.HHii HhIBi | C.hhIAi HhIBIB | D.Hhii HhIBi |
12.
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t),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C.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
D.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应接近1:1:1:1 |
13.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I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l、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I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
B.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
C.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l片段 |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I片段 |
14.
如图显示关于某种鸡的羽毛毛色(B、b)的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现 |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
D.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
15.
下图甲、乙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均可单独致病,II-2和Ⅱ-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甲、乙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 )


A.既可能都是隐性致病基因,也可能都是显性致病基因 |
B.既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都位于X染色体上 |
C.既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
D.既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
16.
水稻存在雄性不育基因:其中R(雄性可育)对r(雄性不育)为显性,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因;N(雄性可育)与S(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基因;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r和N、S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 |
C.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不育 |
D.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 |
1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
B.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1/24 |
C.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
D.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7/12 |
19.
玉米植株(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射线处理若干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
B.M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H、h的分离 |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 |
D.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