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________。
(4)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形成的个体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_____。


(1)图1中细胞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 ________。
(4)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形成的个体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_____。
2.
果蝇是做遗传实验很好的材料,正常的培养温度 25 ℃时,经过12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每只雌果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某一兴趣小组,在暑期饲养了一批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准备做遗传实验,因当时天气炎热气温高达 35 ℃以上,他们将果蝇幼虫放在有空调的实验室中,调节室温至 25 ℃培养。不料培养到第七天停电,空调停用一天,也未采取别的降温措施。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
(1)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生物的性状不仅由______控制,同时还受_________的影响。
(2)关于本实验中残翅变异的形成有两种观点:
①残翅是单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残翅的形成是温度变化引起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关于残翅形成的原因,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生物的性状不仅由______控制,同时还受_________的影响。
(2)关于本实验中残翅变异的形成有两种观点:
①残翅是单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残翅的形成是温度变化引起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关于残翅形成的原因,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3题)
4.
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中,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
5.
对下列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


A.b、c细胞四分体数均为二 |
B.a、b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
C.b、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
D.c、d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NA数目相同 |
9.
从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图所示,则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 ( )


A.3,6,6,6 |
B.3,12,12,6 |
C.3,6,6,12 |
D.3,12,12,12 |
10.
下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
D.④细胞上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
11.
某高等植物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A.1/9 | B.2/9 | C.6/9 | D.8/9 |
14.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RrMm、Rrmm | B.RrMm、RRmm | C.RRMm、Rrmm | D.RRMM、RRmm |
15.
生命科学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采取相应的科学方法。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及学生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荧光标记法 |
B.研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方法 |
C.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假说一演绎法 |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
16.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
B.桑格和尼克森借助电子显微镜,提出了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二氧化碳 |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18.
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B.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
19.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20.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
21.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是他在实验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A.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
B.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23.
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
A. 9/16 B. 3/4 C. 6/7 D. 9/14
A. 9/16 B. 3/4 C. 6/7 D. 9/14
3.选择题- (共5题)
26.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

27.某硫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若NA只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m g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该硫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a g该硫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6N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