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2n=6)的某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该图中DNA分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个。
(3)该生物体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最多有__________条。
(4)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染色体②有基因a,则最可能发生了哪种可遗传变异类型?__________。

(1)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该图中DNA分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个。
(3)该生物体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最多有__________条。
(4)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染色体②有基因a,则最可能发生了哪种可遗传变异类型?__________。
2.
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B1、B2和B3控制,其中B1控制黑色,B2控制灰色,B3控制棕色,B1对B2和B3为显性,基因型B2B3表现为花斑色。请回答:
(1)B1、B2和B3源自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2)控制毛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毛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3)若雌雄中均取数量相同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在实验中发现,某灰色雄性个体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后代花斑色:棕色=1:1,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验证此结论,让后代中所有的花斑色与棕色相互交配,若结果为___________,则推断正确。
(1)B1、B2和B3源自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2)控制毛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毛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3)若雌雄中均取数量相同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在实验中发现,某灰色雄性个体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后代花斑色:棕色=1:1,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验证此结论,让后代中所有的花斑色与棕色相互交配,若结果为___________,则推断正确。
3.
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果绳易饲养,繁植快,一只雌果蝇—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同时果蝇具备许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所以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摩尔根就是在研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遗传规律时,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的圆眼和棒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A)对棒眼(a)为显性。为确定基因的位置,有人利用多只纯合果蝇进行了两组实验:①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②棒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两组实验的杂交方式互为___________;如果两组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实验②中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反之,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的直毛和卷毛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实验室现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未交配过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卷毛雌、雄果蝇各一只,某同学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写出实验步骤和结果结论。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直毛为显性;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卷毛为显性。
(1)已知果蝇的圆眼和棒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A)对棒眼(a)为显性。为确定基因的位置,有人利用多只纯合果蝇进行了两组实验:①圆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②棒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两组实验的杂交方式互为___________;如果两组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实验②中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反之,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的直毛和卷毛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实验室现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未交配过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卷毛雌、雄果蝇各一只,某同学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写出实验步骤和结果结论。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直毛为显性;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卷毛为显性。
2.单选题- (共17题)
4.
某同学在观察果蝇(2n=8)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
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 |
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 |
C.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有可能是雄性 |
D.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 |
5.
某男性基因型为YyRr,他有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为C1和C2。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A1和A2、C1和C2遗传信息相同 |
B.A1和A2、B1和B2遗传信息相同 |
C.A1和B2、A2和B2核DNA数目相同 |
D.B1和C1、B2和C2染色体数目相同 |
6.
有关某二倍体植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相同 |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没有再次复制,所以不存在染色单体 |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导致每极都有一个染色体组 |
7.
关于“―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解释错误的是
A.这种现象会出现在所有生物中 |
B.与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有关 |
C.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 |
D.与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8.
将小鼠(2N=40)精子的染色体DNA用32P充分标记,与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被标记的细胞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 |
B.每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比例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下降 |
C.第一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 |
D.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 |
9.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红绿色盲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合理的是


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 |
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丙有关 |
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 |
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10.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
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
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 |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 |
11.
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杂交得F1,F1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3:1,让F1中的黄色圆粒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9:3:3:1 | B.3:3:1:1 | C.15:5:3:1 | D.24:8:3:1 |
12.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将糯性与非糯性纯合亲本间行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糯性 |
B.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纯合子 |
C.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 |
D.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 |
13.
如图表示某种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 |
B.图中甲染色体上的碱基数肯定是A=T、G=C |
C.图中茎高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D.在该生物体内,甲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定能全部观察到 |
14.
下列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适用于原核生物,适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 |
B.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 |
C.可以适用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 |
D.不可能是用于控制同一种性状的基因之间 |
15.
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
实验2: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1: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
实验2: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
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
16.
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査,绘出系谱图如下(去世的个体表现型未知),假定图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9,得出此概率需要知道的条件是


A.Ⅱ3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 | B.Ⅱ3的父母中有一个不携带致病基因 |
C.Ⅱ3的父母都是携带者 | D.Ⅱ2和Ⅱ3都是携带者 |
17.
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 |
B.粉红棉S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 |
C.白色棉与白色棉N表现型相同,因此基因型也相同 |
D.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全部是粉红色棉 |
18.
某植物花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亲本的表现型一定为白色和最红色
B.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占1/8或3/8
C.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每种表现型各占1/4
A. 亲本的表现型一定为白色和最红色
B.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占1/8或3/8
C.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每种表现型各占1/4
19.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的基因 |
B.Ⅱ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性发病情况一定相同 |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
D.Ⅰ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也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