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有Ⅰ、Ⅱ、Ⅲ、Ⅳ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四种细胞的信息传递方式相同 |
B.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
C.⑦中进行生理过程会产生水,水中的0只来自羧基 |
D.细胞Ⅰ、Ⅱ、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的方式相同 |
2.
—株同源四倍体小麦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 |
B.图中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C.该小麦的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可能有三种 |
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
3.
如图甲、乙、丙是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
B.乙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 |
C.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 |
D.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 |
4.
科学家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下表所示。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交配,测得F2中圆眼果蝇有450只,棒眼果蝇有3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碱基变化 | C→T | CTT→C |
蛋白质变化 |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 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 |
A.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 |
B.控制眼形的基因Ⅰ、Ⅱ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
C.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D.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 |
5.
下列与遗传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豌豆的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9种基因型 |
B.某种植物为单倍体,则该植物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
C.理论上,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该遗传病的患者 |
D.某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44+ XX条染色体,则该个体一定为女性 |
6.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Ⅰ一1同时患有甲病(由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基因B—b 控制)。已知该地区正常男性中乙种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5,Ⅲ一5没有携带甲种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Ⅳ—14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 |
B.Ⅱ—3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
C.Ⅲ—10和Ⅲ—15婚配,若出生的Ⅳ一16为男孩,患乙种病的概率是1/60 |
D.Ⅲ—10和Ⅲ—15婚配,若出生的Ⅳ—16为女孩,患甲种病的概率是1/2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