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选修)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182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4/3

1.非选择题(共5题)

1.
下图1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I和II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II是____________酶。
(2)图1过程在动物受精卵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
(3)图2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而成,该DNA片段中含有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4)图2中④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A和T之间靠__________连接。
2.
下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图像,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些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乙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
(2)图1中丙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若①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②染色体一定为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II对应图1中___________细胞,图1中丙细胞对应图3中___________时期。
(4)图2的a、b、c中表示DNA的是___________,图3曲线可表示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
3.
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下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源杂交形成的后代,再用______________处理杂交后代的___________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培育而成。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___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多发性骨软骨瘤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发病率为19%,下图为某医院对一例该病患者进行的家系调查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仅根据上述家系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遗传或____________遗传,若已知Ⅱ1、Ⅲ2均无该致病基因,则可进一步断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
(3)若以上推论成立,IV1与人群中某患者女性结婚,其后代男性发病的概率为_________,正常女性的概率为_________。
(4)由于后代具有较高发病风险,因此医生建议,怀孕后需进行产前诊断,以下各项中, 避免生出该病患儿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
A.B超检查    B.基因诊断    C.胎儿染色体检查
5.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或_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灰体纯合果蝇作为提供的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 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1,则为_________;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_________。

2.单选题(共7题)

6.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
A.基因突变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7.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B.某动物在精子形成时,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某二倍体正常分裂的细胞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8.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b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③
B.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9.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建构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C.格里菲思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
D.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10.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根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11.
研究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 A2、A3显性,A2对 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3/4
D.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12.
碗豆豆荚的颜色分为绿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G和g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GG和Gg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3:1,若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Fl中基因型为GG、Gg、gg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A.5:2:1B.13:2:1
C.49:14:1D.61:2:1

3.多选题(共2题)

13.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
B.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C.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D.染色体变异时DNA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
14.
下面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4n
B.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2n
C. 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②中
D. 正常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5道)

    单选题:(7道)

    多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