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下图中②③④⑤⑥表示细胞分裂所处的不同时期,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是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
(2)图中④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量比是___________。
(3)如果⑥细胞中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则④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是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
(2)图中④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量比是___________。
(3)如果⑥细胞中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则④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
2.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孟德尔用高茎纯种豌豆(DD)和矮茎纯种豌豆(dd)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和F1测交3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分析现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分离定律。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在此实验中所得到的F1的表现型是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F1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了高茎豌豆和矮豌豆,这一现象叫_________。孟德尔对F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__________,发现F2中子代性状比是____________。
(2)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孟德尔的3组实验中,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杂交、自交、测交)。
(4)用遗传图解表示出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实验。______
(1)孟德尔在此实验中所得到的F1的表现型是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F1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了高茎豌豆和矮豌豆,这一现象叫_________。孟德尔对F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__________,发现F2中子代性状比是____________。
(2)对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孟德尔的3组实验中,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杂交、自交、测交)。
(4)用遗传图解表示出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实验。______
3.
人类的肤色正常与白化病受等位基因(A、a)控制,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图中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1)该遗传病是受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图中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1题)
6.
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 |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 |
7.
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下面哪一种是正确的()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
8.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10.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 |
11.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
12.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褐色由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蓝色由隐性遗传因子b控制。一对褐眼的夫妇生了一个蓝眼男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
A.1/2 | B.1/4 | C.1/6 | D.1/8 |
13.
从甲小桶(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和乙小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抓取小球50~100次(桶内小球为D、d,代表配子),统计小球组合DD∶Dd∶dd之间的数量之比约为
A. 3∶1∶3 B. 1∶1∶1
C. 1∶2∶1 D. 2∶1∶2
A. 3∶1∶3 B. 1∶1∶1
C. 1∶2∶1 D. 2∶1∶2
14.
现有一种无尾的观赏猫,育种工作者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雌雄无尾猫交配得F1,再从F1中选择雌雄无尾猫继续交配得F2,一直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和2/3的无尾猫。由此作出推断,错误的是
A.猫的无尾是显性性状 |
B.有尾猫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
C.无尾猫中存在着纯合子 |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有尾与无尾之比为1∶1 |
15.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而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从理论上计算,基因型AaBb的夫妇所生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A.9/16 | B.1/16 | C.3/16 | D.1/16 |
16.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l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17.
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将黄子叶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收获时得到绿子叶皱粒豌豆192粒。据理论推算,在子代黄子叶圆粒豌豆中,能稳定遗传的约有
A.192粒 | B.384粒 | C.576粒 | D.1728粒 |
18.
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其子一代中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分别是
A.9种、3 种;2种、1种 | B.4种、3 种;2种、1种 |
C.3种、2 种;4种、2种 | D.9种、3 种;4种、2种 |
20.
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的 |
D.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
21.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探索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
B.“测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寻找规律 |
C.“分离定律的本质”——发现问题,提出假说 |
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
22.
下列各项不属于孟德尔进行遗传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A.豌豆生长期短,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
B.豌豆异花授粉是在开花期将母本去雄后套袋 |
C.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开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
23.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③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
C.F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
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
24.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 | B.AaBb | C.AAbb | D.AaBB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