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固安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174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7

1.非选择题(共2题)

1.
如图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______________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在动物的____________中形成的。
(2)图中的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图中的⑤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3)图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________个⑦所示的细胞。
2.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____期。
(2)图乙中,①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②细胞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段,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5题)

3.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分组合是(  )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4.
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5.
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A.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B.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也经过变形阶段
6.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
C.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7.
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8.
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④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9.
下列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种类与受精卵相同的是(  )
A.精原细胞、精子
B.体细胞、卵原细胞
C.精子、卵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10.
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D.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11.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和d分别控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等位基因
B.两个杂合子杂交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个体不是纯合子
D.显性性状不一定稳定遗传
13.
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知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
A.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B.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14.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 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 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5.
果蝇Aabb和aaBB交配产下的F1代自由交配得F2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2代中aabb的比例为
A.1/8B.3/16C.5/23D.9/64
16.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r)为显性看,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F1都表现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F2有四种表现型,如果继续将F2中全部杂合的黄色圆粒种子播种后进行自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25:15:15:9B.25: 5: 5:1
C.21: 5: 5:1D.16:4:4:1
17.
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A.XRXR×XrYB.XrXr×XRY
C.XRXr×XrYD.XRXr×XRY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