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玉米通常去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__。实验子一代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果穗上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子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子粒全为纯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子粒全为杂合;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子粒既有纯合又有杂合。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__。实验子一代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果穗上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子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子粒全为纯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子粒全为杂合;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子粒既有纯合又有杂合。
2.
某动物的肤色受两对势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肤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肤色为黑色,而且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黑色会逐渐加深(A和B的遗传效应相同)。现将两只肤色相同的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中肤色有白色个体和4种不同深浅的黑色个体。
(注:该种动物一胎可以生产多只子代,肤色遗传与性别无关。)
(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写基因型),F1的肤色为 _____________(填“黑色或白色”)。
(2)F2中按黑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共有5种类型,数量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F2的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F1中一个体与某只黑色异性个体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1,则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注:该种动物一胎可以生产多只子代,肤色遗传与性别无关。)
(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写基因型),F1的肤色为 _____________(填“黑色或白色”)。
(2)F2中按黑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共有5种类型,数量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F2的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F1中一个体与某只黑色异性个体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1,则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
5.
基因型为Aa的亲本P连续自交,若aa不能适应环境在幼年期死亡,则子二代F2成年个体中AA、Aa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 7/8 1/8 B. 15/16 1/16 C. 19/27 8/27 D. 3/5 2/5
A. 7/8 1/8 B. 15/16 1/16 C. 19/27 8/27 D. 3/5 2/5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