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D和d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Dd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实际产生D基因型配子概率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DD、Dd和dd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d基因型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F1中只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子二代中Dd和dd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实际产生D基因型配子概率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DD、Dd和dd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d基因型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F1中只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子二代中Dd和dd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2.
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震荡后再加CuS04溶液 |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C.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后立即呈砖红色沉淀 |
D.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可用碘液检测结果 |
3.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C.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扳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C.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扳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4.
下图①表示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的变化,图②表示从细胞周期中的某个时刻取出若干个细胞,测定出的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②中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①中细胞周期的S期 |
B.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一段时间后,图②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 |
C.图②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 |
D.若用药物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周期的S期,则图②中丙组细胞将增多 |
5.
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某普通培养液中子代细胞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应是


A.12个b | B.6个a,6个b |
C.6个b,6个c | 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
6.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杂种F1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个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7.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杂种F1与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性状 |
B.杂种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
C.纯种亲本杂交产生显性性状 |
D.杂种F1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