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 细胞的分子组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15837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

1.非选择题(共3题)

1.
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果分析:
现象①:A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②: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
现象③: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④: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下:

(1)图中X、Y分别代表何种元素?X______,Y______。 
(2)A可分为A1,……,A5等,其原因从a分析,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从A分析,是因为_______。从C1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 
(3)A1是____,它的功能特性是具有_______;A2是____;A3是______,存在于______中,含有的特殊元素是____;A4是______,存在于_____中。 
(4)a→A的过程有水产生,它在______上进行。 
(5)与A5有关的C1片段在人体其他部位的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体某细胞正发生着C1→2C1的变化,则该细胞处于______;C1→C2的变化叫______;与C2相比较,C1的组成成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________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这种物
质参与细胞中____________的构成。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用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由b形成的多聚体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_____________的排列方式是多样的。

2.单选题(共3题)

4.
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及其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的核酸碱基含量可能相同
B.人体的神经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具有相同的核DNA和不同的RNA
C.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核酸分子具有多样性
D.反应时需要加热的实验包括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甲基绿与DNA的反应
5.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病毒外,其他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C. 由DNA转录得到的mRNA、tRNA、rRNA均不含氢键
D. 发菜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DNA
6.
下列有关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缺乏镁元素不能合成叶绿体色素
B.晒干的种子因缺乏自由水而不能萌发
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不会消化自体的细胞器
D.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是恒定不变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