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个个体的细胞分裂如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①的细胞分裂是___________期(回答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该分裂方式_________(“有”或“无”)细胞周期。
(2)图②有染色单体___________条,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段。
(3)图③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图④中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按照①的分裂方式进行,④中CD段属于_________期(回答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
(4)绘制该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________

(1)图①的细胞分裂是___________期(回答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该分裂方式_________(“有”或“无”)细胞周期。
(2)图②有染色单体___________条,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_______段。
(3)图③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图④中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按照①的分裂方式进行,④中CD段属于_________期(回答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
(4)绘制该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
在小鼠中,体色由复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黄色,纯合子致死;a1控制灰色;a2控制黑色。该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常染色体上,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AA个体在胚胎期死亡。请分析回答:
(1)基因型Aa2和a1a1的小鼠交配,其子代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基因型为Aa2和a1a2的小鼠进行多次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基因型同为Aa2的雌雄小鼠进行多次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其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一只黄色雄鼠(A_)与几只灰色雌鼠(a1a2)杂交,其子代中能不能同时得到灰色和黑色小鼠并说明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基因型Aa2和a1a1的小鼠交配,其子代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基因型为Aa2和a1a2的小鼠进行多次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基因型同为Aa2的雌雄小鼠进行多次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其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一只黄色雄鼠(A_)与几只灰色雌鼠(a1a2)杂交,其子代中能不能同时得到灰色和黑色小鼠并说明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3.
关于植物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同一种元素的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和N |
C.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ATP |
D.N是构成腺嘌呤、叶绿素和RNA的元素 |
4.
利用显微镜进行下列实验观察时,观察的对象与实验现象不相符的是
A.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薄片一一细胞内有橘黄色小颗粒 |
B.甲基绿-吡罗红(派洛宁)染色的细胞一一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
C.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经过健那绿染液染色——细胞中可见蓝绿色的颗粒状结构 |
D.稀释的蛋清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一一出现砖红色反应 |
5.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花生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颗粒需用高倍显微镜。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lml,摇匀后再加入乙液3-4滴。
④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洋葱根尖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⑤鉴定蛋白质时,要用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各lml混合,现配现用,结果溶液呈紫色。
⑥观察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发现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细胞。
⑦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要用到盐酸,且观察时细胞已死亡。
A. ①③⑤ B. ②④⑥⑦ C. 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①在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花生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颗粒需用高倍显微镜。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lml,摇匀后再加入乙液3-4滴。
④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洋葱根尖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⑤鉴定蛋白质时,要用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各lml混合,现配现用,结果溶液呈紫色。
⑥观察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发现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细胞。
⑦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要用到盐酸,且观察时细胞已死亡。
A. ①③⑤ B. ②④⑥⑦ C. 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7.
中国医学科学院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结合上述论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以胞吞的方式获取食物所消耗的ATP由黄花蒿提供 |
B.疟原虫的遗传物质是RNA |
C.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疟原虫丟失胞浆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
D.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所以它和硝化细菌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
8.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严重缺铁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 |
B.淀粉和蛋白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
C.等质量的脂肪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物质 |
D.豌豆叶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共含有4种碱基 |
9.
图甲和图乙与细胞分裂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
B.精原细胞经图甲AB段后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
C.图乙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B段和E时间点 |
D.图乙中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
10.
正常体细胞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某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核中DNA分子有10个,下列情况最可能出现的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
B.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D.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0条 |
11.
C1、C2、C3、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
B.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
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
D.C1、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
12.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基因的说法 |
B.“进行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D.假说—演绎法是一种符合科学原理的探究方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