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下图表示在人类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结果:

(1)根据图1写出细胞减数分裂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试在下面的坐标图3中画出表示图1所示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与染色体(质)数目比例”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
(3)有些时候,人类在产生配子时,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如图2显示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
①A配子和B配子的不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异常配子A、B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A卵细胞成功和一个正常精子受精并发育成一个个体,将会得某种遗传病,请举一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图1写出细胞减数分裂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试在下面的坐标图3中画出表示图1所示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与染色体(质)数目比例”的变化情况。

(3)有些时候,人类在产生配子时,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如图2显示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
①A配子和B配子的不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异常配子A、B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A卵细胞成功和一个正常精子受精并发育成一个个体,将会得某种遗传病,请举一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2.
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 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 ,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正常情况下,雌蚕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雄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____条Z 染色体。
(2)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 与白色基因a ( A 对a 显性)。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 基因,当基因B 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 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b 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 的作用。
①结黄茧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 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 :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 ,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3)家蚕中D、d 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 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请作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常情况下,雌蚕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雄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____条Z 染色体。
(2)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 与白色基因a ( A 对a 显性)。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 基因,当基因B 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 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b 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 的作用。
①结黄茧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 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 :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 ,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3)家蚕中D、d 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 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请作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 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让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 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让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2.单选题- (共16题)
4.
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
B.取一张新鲜菠菜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绿体的结构和细胞质的流动 |
C.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
D.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往往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质壁分离 |
5.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 |
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有所不同 |
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一定有6种 |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
6.
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 |
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丧失 |
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线粒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
B.苏丹Ⅲ染液不能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维生素D |
C.观察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选择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D.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呈橙黄色 |
8.
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黑身则可以认定( )
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
B.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
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
D.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
9.
南瓜的形状(扁盘形、长圆形、长形)受两对基因控制,将均为长圆形的两亲本杂交,F1全为扁盘形.再将F1自交,得F2,发现扁盘形:长圆形:长形=137:91:16.若让F2中的长圆形南瓜自由交配,则F3的基因型种类和表型比最可能是( )
A. 8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9:6:1
B. 9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1:2:1
C. 7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9:3:4
D. 6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2:6:1
A. 8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9:6:1
B. 9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1:2:1
C. 7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9:3:4
D. 6种,扁盘形:长圆形:长形=2:6:1
10.
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
B. 浅绿色植株自交后代再自由传粉至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
C.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D.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不会产生黄色子代
A.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

B. 浅绿色植株自交后代再自由传粉至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

C.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D.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不会产生黄色子代
11.
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结果推测可知,有茸毛、红果为显性
B.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C. F1中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黄果:红果=l:3
D. 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后代中红果占25/36

A. 由实验结果推测可知,有茸毛、红果为显性
B.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C. F1中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黄果:红果=l:3
D. 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后代中红果占25/36
12.
并指Ⅰ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面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最准确的叙述是( )

A. 该病的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B. 若Ⅲ9与一男性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AA、Aa和aa
C. 若Ⅲ9与男性患者结婚,生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孩子,其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的概率为1/6
D. Ⅲ9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

A. 该病的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B. 若Ⅲ9与一男性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AA、Aa和aa
C. 若Ⅲ9与男性患者结婚,生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孩子,其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的概率为1/6
D. Ⅲ9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
13.
某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等
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现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产生F1。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现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产生F1。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若此植物存在AA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2∶3∶1 |
B.若此植物存在bb个体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 |
C.若此植物存在AA一半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6∶2 |
D.若此植物存在a花粉有1/2不育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1∶1 |
14.
下图为雄果蝇的X、Y染色体的比较,其中A、C表示同源区段,B、D表示非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与Y两条性染色体的基因存在差异,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若某基因在B区段上,则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含有该等位基因的个体
C. 若在A区段上有一基因“F”,则在C区段同一位点可能找到基因F或f
D. 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一般不发生交叉互换,倘若发生只能在A、C区段

A. X与Y两条性染色体的基因存在差异,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若某基因在B区段上,则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含有该等位基因的个体
C. 若在A区段上有一基因“F”,则在C区段同一位点可能找到基因F或f
D. 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一般不发生交叉互换,倘若发生只能在A、C区段
15.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若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只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
B. Ⅲ3的基因型有2种,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3
C. Ⅳ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约为1/8
D. Ⅳ1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4,Ⅳ2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Ⅰ1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
B. Ⅲ3的基因型有2种,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3
C. Ⅳ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约为1/8
D. Ⅳ1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4,Ⅳ2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Ⅰ1
16.
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控制红揭色,a控制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別
A. 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 1
B. 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 1
C. 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 1
D. 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 5
A. 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 1
B. 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 1
C. 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 1
D. 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 5
17.
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性别 | 野生性状 | 突变性状 |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
雄株 | M1 | M2 | Q |
雌株 | N1 | N2 | P |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
18.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测交后代的类型及比例是:AaBbCc : AabbCc : aaBbcc : aabbcc = 1 : 1 : 1 : 1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