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植物种群的植株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深红色,受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和复等位基因(I1对i显性,I2对i显性,i与两种色素的形成无关)控制,其花色控制途径如图1所示,提取I1和12基因转录的mRN进行测序比对时,仅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如图2所示差异,且图2未显示的序列不出现终止密码。据图回答:

(1)与I1基因相比,I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不一致(UAA、UAG、UGA为终止密码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该植物种群深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3)现有四包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所结的种子,为鉴别出它们基因型,对四包种子编号,并各取一部分单独种植,花期任选一种依次与另3种杂交,收获、种植种子,观察长成的植株的花色:其中收获的种子长成红花植株的是___________杂交组合,收获的种子长成紫花植株的是___________杂交组合,于是鉴别出四包种子的基因型。

(1)与I1基因相比,I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不一致(UAA、UAG、UGA为终止密码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该植物种群深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3)现有四包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所结的种子,为鉴别出它们基因型,对四包种子编号,并各取一部分单独种植,花期任选一种依次与另3种杂交,收获、种植种子,观察长成的植株的花色:其中收获的种子长成红花植株的是___________杂交组合,收获的种子长成紫花植株的是___________杂交组合,于是鉴别出四包种子的基因型。
2.
某种植物中,E基因决定花粉发育正常,不含E基因的花粉育性减半,F基因决定植株存活,不含F基因的植株不能存活,利用基因工程将某抗病基因导入基因型为EEFF的受精卵中,获得两种基因型的抗病植株:EeFF和EEFf(e、f分别指插入了抗病基因的E基因和F基因),回答:
(1)上述获得EeFF和EEFf植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包括___________。
(2)EeFF和EEFf均自交,所得子代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植EeFF和EEFf,自由传粉可得到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抗病植株,其中只产生一种育性花粉的植株有___________种。
(4)EeFF与EEFf杂交得F1,选出F1中抗病植株并进行自交,单株收获每一植株的种子并将其种植在一个区域得到一个区系,若有多个区系中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_,则证明E、e与F、f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上述获得EeFF和EEFf植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包括___________。
(2)EeFF和EEFf均自交,所得子代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植EeFF和EEFf,自由传粉可得到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抗病植株,其中只产生一种育性花粉的植株有___________种。
(4)EeFF与EEFf杂交得F1,选出F1中抗病植株并进行自交,单株收获每一植株的种子并将其种植在一个区域得到一个区系,若有多个区系中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_,则证明E、e与F、f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单选题- (共8题)
3.
下列各项所述的细胞,仍具有生物活性的是
A.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口腔上皮细胞 |
B.能被红墨水染成红色的小麦种子的子叶细胞 |
C.细胞核被甲基绿染成绿色的口腔上皮细胞 |
D.细胞壁与原生质层正在分离的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 |
4.
超级细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D1)通过分泌两种蛋白毒素TcdA、TcdB感染人类并可威胁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1形成TcdA、TcdB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不能同时进行 |
B.TcdA和TcdB分泌的“轨迹”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C.TcdA和TcdB的结构差异可能与氨基酸序列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
D.TcdA和TcdB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
5.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是各种生物大分子中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 |
B.性激素、维生素D、胰岛素分子中都含有肽键 |
C.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差异 |
D.水稻细胞中由C、G、T、A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7种 |
6.
下图为某个动物体内的几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个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的数目相等 |
B.该个体为雌性,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有两个 |
C.甲细胞与乙细胞中所含的染色单体数相等 |
D.M、N两条染色体上的DNA(基因)完全相同 |
7.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从中部凸出形成环(如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个体是缺失杂合子 | B.该个体是重复杂合子 |
C.图中联会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 | D.图中所示形状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出 |
8.
镶嵌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在1946年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的一种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是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结果,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分离规律 |
B.F2中的黑缘型与均色型均为纯合子 |
C.除去F2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间随机交尾,F3中新色斑型占1/3 |
D.新类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 |
9.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没有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的是
A.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测交实验 |
B.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
C.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
D.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获得DNA衍射图谱的实验 |
10.
人工单性化养殖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下图是某科研小组用性反转方法研究某种鱼(2N=32)的性别决定方式(XY/ZW)的实验过程。其中含有睾丸酮(MT)的饲料能将雌性仔鱼转化为雄鱼,含有雌二醇(ED)的饲料能将雄性仔鱼转化为雌鱼,但性反转不会改变鱼的遗传物质,后代的性别仍由性染色体决定(染色体组成为WW的发育成超雌鱼,YY的发育成超雄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P=1︰0,Q=1︰3,则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
B.若P=3︰1,Q=0︰1,则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
C.雌鱼乙只产生一种卵细胞,雄鱼丁产生的精子有两种 |
D.超雌鱼(超雄鱼)×正常雄鱼(正常雌鱼)→子代性别只有一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