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某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为确定该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显隐性及基因位置的情况。研究人员将该果蝇与纯合野生型雄蝇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让F1代自由交配,F2代中雄蝇全为野生型,雌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研究人员做了如下两种假设:
假设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性果蝇纯合致死;
假设二:相对性状由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果蝇均无致死情况。
(1)若假设一成立,则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且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若假设二成立,则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2)现已确定假设二成立,请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一: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性果蝇纯合致死;
假设二:相对性状由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果蝇均无致死情况。
(1)若假设一成立,则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且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若假设二成立,则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2)现已确定假设二成立,请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2.
钠-钾泵是一种专一性的载体蛋白,该蛋白既可催化ATP水解又能促进Na+、K+的转运。 每消耗1 mmol ATP能将3 mmol的Na+泵出细胞,将2 mmol K+泵入细胞内。下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
B.细胞内K+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可不消耗ATP |
C.钠-钾泵持续运输的过程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 |
D.钠-钾泵的存在说明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
3.
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等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含量 |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总量将增加 |
4.
下图是艾滋病病毒(HIV左图)和大肠杆菌噬菌体T4(右图)的结构模式图。比较二者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二者核心物质都是核酸,外壳的化学结构不同 |
B.HIV的外壳成分含有磷脂,T4外壳含有核酸 |
C.二者都处于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细胞 |
D.HIV有细胞膜的结构,T4有细胞核的结构 |
5.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是小分子、DNA、mRNA和蛋白质等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
B.细胞分裂过程中结构①会发生形态变化 |
C.③中无色透明的液体被称为细胞质基质 |
D.细胞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结构②中 |
6.
火鸡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有时能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个体,有三个可能的机制
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
②卵细胞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中的一个随机结合形成合子;
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请预期每一种假设机制所产生的子代的性别比例理论值
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
②卵细胞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中的一个随机结合形成合子;
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请预期每一种假设机制所产生的子代的性别比例理论值
A.①雌:雄=1:1; ②雄:雌=1:1 ③雌:雄=1:1 |
B.①全雌性 ②雄:雌=4:1 ③雌:雄=1:1 |
C.①雌:雄=1:1; ②雌:雄=2:1 ③全雄性 |
D.①全雌性 ②雌:雄=4:1 ③全雄性 |
7.
团头鲂(2n=48)属于淡水鱼。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纯合子,少数为杂合子。有关新培育的团头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野生型团头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
B.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 |
C.各纯合子间的基因型都相同 |
D.杂合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交叉互换 |
8.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1/2花粉呈蓝黑色,1/2呈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F1出现这样的花粉比例是对F1进行测交的结果 |
B.上述实验说明非糯性为显性性状 |
C.F1自交,F2与F1的花粉类型相同但比例不同 |
D.若含有糯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F1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
9.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种只含有有抗虫基因A的品种甲,一种含有抗虫基因A和B的品种乙,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已知只含A或B基因的植株抗虫较弱(弱抗虫),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植株抗虫较强(强抗虫),不含A和B基因的植株对虫没有抗性(不抗虫)。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所用的运载体上应有限制酶能识别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
B.甲品种植株与乙品种中③植株杂交,子代中强抗虫植株占1/4 |
C.乙品种中③植株自交,子代中强抗虫:弱抗虫:不抗虫=9:3:4 |
D.甲品种植株自交和乙品种中②植株自交,都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10.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下列对荠菜果实形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本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均为纯合子 |
B.控制荠菜果实形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C.F2的三角形果实自交,有3/15的个体不发生性状分离 |
D.F2的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杂交子代卵圆形果实的比例为1/5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