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1347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0

1.非选择题(共4题)

1.
下面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减数第____________次分裂中期。
(2)乙图表示_____________分裂中期。
(3)丙图表示___________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
(4)丁图表示___________分裂后期,其前期细胞中含_____个四分体。
(5)以上各图中无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图有____________ 。
2.
下图中甲、乙是两个家族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甲家族存在另一种遗传病。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
(2)图甲中Ⅲ8和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______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或“不一定”)。
(3)只考虑色盲,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男孩患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
3.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豌豆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性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中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有绿色皱粒和______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如果F2的表现型有2种,则这2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
(5)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如果F2的表现型有4种,则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
4.
萨顿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与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图1:

摩尔根等人提出的假设能合理解释图1的遗传现象,还通过测交等方法试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图2是他们所做的测交实验之一:
同时期的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请帮助理清果蝇眼色遗传研究的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
(1)通过分析,图1的杂交实验结果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定律。
(2)关于该实验中果蝇眼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以下四种情况要考虑:
A.在常染色体上B.只在X染色体上 
C.只在Y染色体上D.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首先应排除C情况,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则图1中F1雄果蝇眼色应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b.摩尔根等人提出的假设是剩下三种情况中的_________(填字母)。他们提出这一假设的理由是:果蝇白眼性状的出现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从该种果蝇自然种群中选取红眼雄果蝇与上图2测交子代中的____杂交,如果子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更充分地验证摩尔根等人提出的假设。

2.单选题(共16题)

5.
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形状、大小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四分体的两条染色体
D.含等位基因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6.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如果没有突变,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  )
A.该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 8个DNA分子
B.如果a上有E基因,a′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E或e
C.此细胞继续完成分裂,则1、2、3、4染色体分别进入四个子细胞
D.此细胞继续完成分裂,则由a、a′、b、b′形成的染色体分别进入四个子细胞
7.
性染色体XYY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举止失常,性格失调,容易冲动,部分患者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父方减数第二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B.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所致
C.其X染色体应来自祖母
D.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出现的异常所致
8.
一个棕眼右撇子(BbRr)的男人与一个蓝眼右撇子(bbRr)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为1/8几率的类型是(  )
A.棕眼右撇子B.棕眼左撇子C.蓝眼男孩D.右撇子女孩
9.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南宋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词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B.新疆棉花中的长绒棉与彩色棉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
D.兔的长毛和短毛
10.
用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的这种现象叫(  )
A.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分离
C.同源染色体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1.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收获隐性行的种子种下得豌豆A;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收获隐性行的种子种下得玉米B。通常情况下,关于A、B性状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A和B中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A和B中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C.B中都为隐性个体,A中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D.A中都为隐性个体,B中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12.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性别决定有XY型和ZW型两种方式B.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
13.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模拟法B.假说—演绎法
C.类比推理法D.模型建构法
14.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抓取和完成小球组合情况记录后,应将两桶内剩余小球摇匀后继续实验
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
C.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受精的过程
D.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组合概率,甲得Dd组合约1/2,乙得AB组合约1/4
15.
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已知栗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呈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想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并想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工作。下列有关说法不太合理的是(  )
A.应用该栗色公马在一个配种季节里与一匹白色母马配种
B.只要杂交后代有白色马,该栗色公马就是杂种
C.若杂交后代有栗色马和白色马,则该栗色公马就是杂种
D.若杂交后代全是栗色马,则该栗色公马很可能就是纯种
16.
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特点
B.科学家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使用了荧光标记技术
C.图中所有关于眼睛颜色的基因彼此之间均属于等位基因
D.图中的朱红眼、深红眼基因一般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17.
一对夫妇为单眼皮,丈夫的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变为双眼皮。二胎政策开放后,他们想再要个孩子。你认为他们所要的二胎应该是(  )
A.双眼皮B.单眼皮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D.不能确定
18.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进行实验的好处是:免去人工授粉的麻烦
B.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其数量比接近1∶1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19.
等位基因一般位于
A.DNA的两条链上B.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上
C.非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20.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  )
A.有丝分裂过程中B.受精作用过程中
C.减数分裂过程中D.个体发育过程中

3.选择题(共2题)

21.在“P+Q→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不可能是(   )
22.在“P+Q→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不可能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