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研究人员对蜜蜂(2n)的雌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的类型________,处于图3中的________区段.
(2)若某取自卵巢的细胞属于图2的类型d,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在图2的细胞类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体现.
(5)当细胞发生图3的由丙到丁的变化时,对应着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转变,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以及箭头表述).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的类型________,处于图3中的________区段.
(2)若某取自卵巢的细胞属于图2的类型d,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在图2的细胞类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体现.
(5)当细胞发生图3的由丙到丁的变化时,对应着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转变,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以及箭头表述).
2.
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和花色产生代谢途径,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叫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
(2)花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都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若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所得植株中可育的紫花纯种所占比例是_______。
(3)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花×白甲,F1表现为紫花,F1自交,F2表现为紫花∶白花=9∶7
实验2:白乙×白丙,F1表现为紫花,F1自交,F2表现为紫花∶白花=9∶7
若要鉴定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你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实验条件满足要求):
让该植株分别与亲本白乙、白丙杂交。
结果及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_(或A_bb);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1)操作②叫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
(2)花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都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若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所得植株中可育的紫花纯种所占比例是_______。
(3)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花×白甲,F1表现为紫花,F1自交,F2表现为紫花∶白花=9∶7
实验2:白乙×白丙,F1表现为紫花,F1自交,F2表现为紫花∶白花=9∶7
若要鉴定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你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实验条件满足要求):
让该植株分别与亲本白乙、白丙杂交。
结果及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_(或A_bb);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2.单选题- (共38题)
3.
如图是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
4.
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实线也可以表示整个细胞中DNA分子的数量变化 |
B.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
C.CE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出现交叉互换的现象 |
D.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
5.
下列有关DNA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A和T之间靠形成氢键链接 |
B.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核糖 |
C.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
D.一个DNA片段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 |
7.
在氮源为14N 和15N 的培养基上分别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 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 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 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
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 分子的1/4 |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
D.预计继续培养细菌,DNA分子离心后也不会同时得到轻、中、重三条带 |
8.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模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形成氢键 |
B.DNA分子先解开双螺旋结构再进行复制 |
C.复制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中 |
D.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不同 |
9.
下列关于细胞内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m个碱基、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m-n)个氢键 |
B.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A+T/G+C肯定是相等的 |
C.生活在火山口附近的细菌中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的比例较低 |
D.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两条新链的碱基完全相同 |
10.
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 |
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3 |
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三种 |
D.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 |
11.
若细胞中某种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则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走向一级,另两条染色体分别走向另一极,人类克氏综合征(男性染色体组成为44+XXY)。若一个患有克氏综合征的色盲男性,和一个父亲是色盲的正常女性婚后育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既患克氏综合征,又患色盲的概率是多少(XXX个体可以存活,表现为女性)( )
A.1/6 | B.1/200 | C.1/8 | D.1/12 |
12.
某基因片段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基因片段的碱基对之间是以氢键相连 |
B.该基因片段中A=T,G=C |
C.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D.该基因片段中的碱基A+T的量始终等于C+G的量 |
13.
孟德尔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自交、杂交 测交 | B.杂交、自交 测交 |
C.测交、自交 杂交 | D.杂交、测交 自交 |
14.
下列关于“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属于假说内容 |
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假说内容基本相同 |
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没有演绎推理的过程 |
16.
孟德尔在用豌豆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观察到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并对此现象提出了解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认为遗传因子不会融合,但可能会消失 |
B.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 |
C.杂合子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
D.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为生物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理论上是相等的 |
17.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桶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各自一半用字母D或d标记。下列对他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桶内两种球的比例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比例必须为1∶1 |
B.连续抓取了几次DD组合,不应舍去也要统计 |
C.两个小桶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
D.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
18.
以下对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的处理的叙述,不正确是 ( )
A.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
B.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
C.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 |
D.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
19.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四种 9:3:3:1 | B.两种 13:3 | C.三种 12:3:1 | D.三种 10:3:3 |
20.
如图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象,则该细胞( )


A.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
B.只发生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
C.其子细胞中,一个有1对同源染色体,另一个有2对同源染色体 |
D.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均可以正常进行下一次分裂 |
22.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C.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0或1条Y染色体 |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
24.
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向两级移动 |
B.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 |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能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 |
25.
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交叉互换 |
C.1与2片段交换,叫作交叉互换 |
D.丙细胞中不会发生交叉互换 |
26.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27.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Ⅱ-4有两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
C.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
D.若Ⅲ-1与Ⅲ-8近亲结婚,其子女中正常的概率为7/48 |
28.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 B.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
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 D.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
29.
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 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 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1/49 | B.2/49 | C.4/49 | D.9/49 |
30.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
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5/6 |
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
31.
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决定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自由组合,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
A.1/2、1/4、1/8 | B.1/4、1/8、1/2 |
C.1/8、1/2、1/4 | D.1/4、1/2、1/8 |
32.
狗毛的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均不表达而使狗毛呈现白色。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的F1,在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杂合褐色狗:黑色狗为
A.1:3 | B.2:1 | C.1:2 | D.3:1 |
33.
下列关于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艾弗里进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C.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该假说 |
D.格里菲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34.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其中一个亲本必须选④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观察②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任意选择两植株杂交都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其中一个亲本必须选④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观察②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任意选择两植株杂交都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35.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A.2/10 | B.7/10 | C.2/9 | D.7/9 |
36.
某种名贵植株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是紫花植株,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该花色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B.紫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9 |
C.子代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 |
D.子代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白花植株比例为1/9 |
38.
已知旱金莲的花长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性。最长花长为30mm的旱金莲与最短花长为12mm的旱金莲相互授粉,子代花长均为21mnn。花长为24mm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花长为24mm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 | B.1/8 | C.5/16 | D.3/8 |
39.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有一对红眼果蝇交配,F1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3∶1 | B.5∶3 | C.13∶3 | D.7∶1 |
40.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 |
C.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可作为判断伴性遗传的依据之一 |
D.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3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