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高等动、植物都是由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生物体还会产生促有丝分裂因子、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图1表示一个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高等动物细胞,①~⑨表示细胞结构,图2是植物生长素促进胚芽鞘切段生长的过程图。

(1)有丝分裂间期,图1所示结构中会完整复制的是______(多选)。
A.①B.③C.⑤D.⑦
(2)下列关于图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有丝分裂结束,DNA和RNA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有丝分裂结束,各种细胞器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C.有丝分裂过程中,②④⑥⑧均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D.有丝分裂过程中,⑨会先解体,再重新出现
(3)有时,人体会分泌促有丝分裂因子作用于特定的细胞。下列4种情况中,促有丝分裂因子可能会作用于______(多选)。
A.皮肤划破后,伤口周围的细胞 B.切除少量损伤部位的肝脏的细胞
C.健康成人的发育成熟的红细胞 D.健康成人的发育成熟的肾脏细胞
(4)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天然植物激素除生长素外,还包括______。
A.赤霉素 B.脱落酸 C.乙烯 D.花青素
(5)据图2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蔗糖能加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效果
B.蔗糖能延长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持续时间
C.实验时,需要使用浓度合适的生长素
D.实验时,所添加蔗糖的浓度越高越好
(6)现代农业、生产上常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如使用2,4-D培育无籽番茄,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应将2,4-D涂于没有授粉的雄蕊
B.说明2,4-D能促进番茄果实发育
C.应将2,4-D涂于授粉的雌蕊柱头
D.说明2,4-D能促进番茄果实成熟
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高等动、植物都是由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生物体还会产生促有丝分裂因子、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图1表示一个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高等动物细胞,①~⑨表示细胞结构,图2是植物生长素促进胚芽鞘切段生长的过程图。

(1)有丝分裂间期,图1所示结构中会完整复制的是______(多选)。
A.①B.③C.⑤D.⑦
(2)下列关于图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有丝分裂结束,DNA和RNA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有丝分裂结束,各种细胞器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C.有丝分裂过程中,②④⑥⑧均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D.有丝分裂过程中,⑨会先解体,再重新出现
(3)有时,人体会分泌促有丝分裂因子作用于特定的细胞。下列4种情况中,促有丝分裂因子可能会作用于______(多选)。
A.皮肤划破后,伤口周围的细胞 B.切除少量损伤部位的肝脏的细胞
C.健康成人的发育成熟的红细胞 D.健康成人的发育成熟的肾脏细胞
(4)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天然植物激素除生长素外,还包括______。
A.赤霉素 B.脱落酸 C.乙烯 D.花青素
(5)据图2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蔗糖能加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效果
B.蔗糖能延长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持续时间
C.实验时,需要使用浓度合适的生长素
D.实验时,所添加蔗糖的浓度越高越好
(6)现代农业、生产上常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如使用2,4-D培育无籽番茄,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应将2,4-D涂于没有授粉的雄蕊
B.说明2,4-D能促进番茄果实发育
C.应将2,4-D涂于授粉的雌蕊柱头
D.说明2,4-D能促进番茄果实成熟
2.
光合作用
干旱和盐可导致渗透胁迫(胁迫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此时植物会积累Na+.为研究其原因,科研人员以耐盐植物三角叶滨藜为材料,用一种植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PEG来模拟渗透胁迫,向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以研究外界NaCl对渗透胁迫下的三角叶滨藜生长的影响。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表为实验10天后的结果。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
(2)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将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
(3)科研人员认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再增加一组特殊的对照实验,以下设计最为合理的是______。
A.营养液+20mmol•L-1 NaCl
B.PEG+20mmol•L-1 NaCl
C.营养液+80mmol•L-1 NaCl
D.PEG+80mmol•L-1 NaCl
(4)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B组表明,PEG处理10天后,三角叶滨藜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C~E组中,三角叶滨藜可能通过增加Na+含量来增强吸水能力
C.三角叶滨藜对抗渗透胁迫与叶片K+含量关系不大
D.过量的NaCl可能会对三角叶滨藜产生不利影响
(5)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说明培养液中添加NaCl对渗透胁迫下的三角叶滨藜的干重增加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分析原因。______。
干旱和盐可导致渗透胁迫(胁迫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此时植物会积累Na+.为研究其原因,科研人员以耐盐植物三角叶滨藜为材料,用一种植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PEG来模拟渗透胁迫,向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以研究外界NaCl对渗透胁迫下的三角叶滨藜生长的影响。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表为实验10天后的结果。

组别 | 处理 | 植株干重增加(g) |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 叶绿素含量(mg•g-1) | 叶片K+含量(mg•g-1) | 叶片Na+含量(mg•g-1) |
A | 营养液 | 8.1 | 23.8 | 2.43 | 24.5 | 4.1 |
B | 营养液+PEG | 3.0 | 0 | 2.02 | 24.5 | 4.0 |
C | 营养液+PEG+10mmol•L-1NaCl | 5.3 | 8.7 | 2.58 | 23.8 | 10.9 |
D | 营养液+PEG+20mmol•L-1NaCl | 7.1 | 15.3 | 2.61 | 23.4 | 16.8 |
E | 营养液+PEG+40mmol•L-1NaCl | 6.4 | 11.3 | 2.56 | 24.0 | 18.8 |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
(2)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将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是______(填图中编号)。
(3)科研人员认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再增加一组特殊的对照实验,以下设计最为合理的是______。
A.营养液+20mmol•L-1 NaCl
B.PEG+20mmol•L-1 NaCl
C.营养液+80mmol•L-1 NaCl
D.PEG+80mmol•L-1 NaCl
(4)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B组表明,PEG处理10天后,三角叶滨藜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C~E组中,三角叶滨藜可能通过增加Na+含量来增强吸水能力
C.三角叶滨藜对抗渗透胁迫与叶片K+含量关系不大
D.过量的NaCl可能会对三角叶滨藜产生不利影响
(5)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说明培养液中添加NaCl对渗透胁迫下的三角叶滨藜的干重增加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分析原因。______。
3.
人类遗传病
小明(男)和小红(女)婚后做遗传咨询,向医生做了如下介绍:
小明和其父亲健康,母亲曾患肝豆状核变性,经肝移植治疗后才怀孕生了小明。
小红的父亲健康,母亲和外婆患蚕豆病,外公患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小明、小红家族中均没有出现过对方家族的遗传病。
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基因用A、a表示)是一种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肝损伤为主要症状,多为隔代遗传,致病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
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免疫力低,易患各种感染,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蚕豆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患者吃蚕豆会引发溶血性贫血,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男性患者症状明显,女性患者有的症状明显,有的症状较轻。
(1)根据资料判断,肝豆状核变性、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最可能的遗传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2)若只考虑肝豆状核变性,小明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同时考虑肝豆状核变性和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小红的基因型是______。
(3)小明和小红生出患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4)根据蚕豆病的资料可以判断,蚕豆病是一种______。
(5)若小红的外婆患有严重的蚕豆病,但不携带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致病基因,那么小红可能既不携带蚕豆病致病基因,也不携带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致病基因吗?试分析原因:______。
小明(男)和小红(女)婚后做遗传咨询,向医生做了如下介绍:
小明和其父亲健康,母亲曾患肝豆状核变性,经肝移植治疗后才怀孕生了小明。
小红的父亲健康,母亲和外婆患蚕豆病,外公患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小明、小红家族中均没有出现过对方家族的遗传病。
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基因用A、a表示)是一种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肝损伤为主要症状,多为隔代遗传,致病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
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免疫力低,易患各种感染,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蚕豆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患者吃蚕豆会引发溶血性贫血,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男性患者症状明显,女性患者有的症状明显,有的症状较轻。
(1)根据资料判断,肝豆状核变性、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最可能的遗传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2)若只考虑肝豆状核变性,小明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同时考虑肝豆状核变性和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小红的基因型是______。
(3)小明和小红生出患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4)根据蚕豆病的资料可以判断,蚕豆病是一种______。
A.X连锁的显性遗传病 |
B.X连锁的不完全显性遗传病 |
C.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 |
D.X连锁的镶嵌显性遗传病 |
2.单选题- (共14题)
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温度对酵母菌代谢活动的影响,测定BTB溶液的变色情况,实验记录见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水浴温度 | BTB变色情况 |
2℃ | 始终没有变色 |
25℃ | 44 min后变色 |
37℃ | 22 min后变色 |

A.实验中的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
B.25℃时,酵母细胞内的酶活性最高 |
C.酵母菌在37℃时,新陈代谢较活跃 |
D.BTB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蓝色 |
7.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部分物质的对应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植物体的储能物质 | B.RNA--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
C.蛋白质--生物主要的能源物质 | D.磷脂--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
8.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的长度时,记录下了以下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有的保卫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 |
B.转动目镜,目镜测微尺随之转动 |
C.有的保卫细胞中可观察到紫色液泡 |
D.移动装片,目镜测微尺随之移动 |
14.
如图表示生物进化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生物界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
B.该图说明地理隔离就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C.多样的后代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 |
15.
以下关于遗传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指不同物种间基因的多样性 |
B.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的基因库 |
C.辛普森指数可用来表示遗传多样性程度 |
D.遗传多样性过高可能会导致物种走向濒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