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七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1309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1

1.非选择题(共4题)

1.
2015年9月1日,四川最长寿老人付素清迎来118岁生日。有科学家对其身体基因进行检测后,发现她的钙磷代谢调解能力、叶酸利用能力都非常好,不容易骨折,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很低;超过一半的中国人,脂质代谢能力都不如付素清。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其中______是最常见的脂质,也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除此之外,还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功能。而其中的______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饮食中摄入过多的______,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脂质与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后三者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以______为骨架,它们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的单位称为单体。
(3)组成蛋白质的单体的分子结构通式是______。
2.
如图是某些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物学家主要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图中细胞,含有高尔基体的是______。
(2)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结构是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______;含有染色质的是______。
(3)上述三种细胞的细胞结构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统一性可表现为三者都具有______。
3.
为研究油茶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油茶叶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将C3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油茶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

①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______.
②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______,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
③研究者推测,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升高,这是由于植物体对源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______调节.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______.
(3)为了探究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研究者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和如表所示.
处理
13C含量(mg)
果壳
种仁
果实总量
标记上枝叶
2.93
26.02
28.95
标记中枝叶
11.44
27.47
38.91
标记下枝叶
8.00
8.37
16.37
 
研究者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袋套于枝条底端,扎紧、密封袋口,抽出袋中空气,注入浓度为500μmol•mol-1l3CO2和除去______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标记上枝叶、中枝叶、下枝叶时______的13C含量.
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③若需要对图2中的枝叶进行修剪,最好剪去______.
(4)研究者想进一步探究源叶光合产物在不同位置果实中的分配规律,请在图3中绘制实验设计方案.
______.
4.
酪氨酸酶能催化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美白剂X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从而达到皮肤美白的效果。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A1
A2
B1
B2
1
加入L•酪氨酸(ml)
2
2
2
2
2
加入美白剂X(ml)
0
0
2
2
3
加入磷酸缓冲液(ml)
4
5
2
3
4
加入酪氨酸酶溶液(ml)
1
0
1
0
5
混合反应
反应15min后停止,并检测L•酪氨酸的剩余量
6
L•酪氨酸的剩余量
a1
a2
b1
b2
 
(1)据以上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实验过程中温度、反应时间等无关变量应保持______。
(2)该实验美白剂X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是通过______来判断的。据表分析,L-酪氨酸的剩余量a1______(填“<”“=”或“>”)b1
(3)A1和A2试管加入的磷酸缓冲液的量不同,目的是______。

2.单选题(共16题)

5.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目的正确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玉米种子
晒干
降低有机物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酵母菌酿酒
密封
加快酵母菌繁殖,有利于酒精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水稻生长
定期排水
提高酶的活性,促进有氧呼吸
 
A.AB.BC.CD.D
6.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酵母菌细胞,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6 h后再稀释10倍,然后制作成装片放到相同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细胞。可推断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
A.0.5 hB.1.5 hC.2hD.2.5 h
7.
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用的解离液成分是盐酸和酒精
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使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
8.
研究发现,癌细胞可以释放一种叫“骨桥蛋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唤醒“体内休眠的癌细胞”。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抑制癌细胞中“骨桥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防止癌细胞扩散的有效途径
B.休眠的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可能有与“骨桥蛋白”结合的受体蛋白
C.参与“骨桥蛋白”合成和加工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癌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把“骨桥蛋白”释放到细胞外
9.
图表示细胞中元素、化合物和细胞结构之间的构成关系,甲、乙丙表示细胞内的三种化合物,a、b表示细胞内的两种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物质中每个脱氧核糖可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
B.含有a、b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C.b结构中的端粒会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多而不断伸长
D.物质乙所含元素,除图中所示外不可能还包含硫等其他元素
10.
水稻种子萌发时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为测定其细胞呼吸类型设置如下装置,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的体积
B.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D.20min后有可能观察到装置1和装置2的红色液滴都左移
11.
据报道,我国已有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耳念珠菌是致病性的真菌,具有超强耐药性和高达60%的血液感染死亡率,被称为“超级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耳念珠菌的细胞具有线粒体B.耳念珠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耳念珠菌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质D.耳念珠菌的核酸分布在细胞核
12.
某运动员午餐进食了米饭、鸡鸭肉、苹果等,2小时后,在他的血液中不可能含有(  )
A.核苷酸B.氨基酸C.淀粉D.脂肪酸、甘油
13.
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中的生物内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化合物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染色体,是原核生物
C.框图③内的生物有的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且都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14.
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30个氨基酸组成,“-S-S-”是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二硫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和1个游离的氨基
B.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50个肽键
C.该蛋白质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884
15.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和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都是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
B.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离子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C.主动运输能使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的吸收某些物质
D.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16.
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如图来表示(  )
A.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B.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C.1表示糖类,2~4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1表示含DNA的细胞结构,2~4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17.
为了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图丙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结构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曲线表示的结构能形成溶酶体B.图乙中的e可与内质网直接相连
C.图丙中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是⑥D.图丙中的细胞器有两种含双层膜结构
18.
如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存白菜的地窖内,随着O2的消耗,CO2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白菜主要进行有氧呼吸,cd段白菜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的原因是细胞无氧呼吸不释放CO2
C.从b点开始,O2浓度是限制有氧呼吸的主要因素
D.为了较长时间贮存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控制在bc段范围内
19.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   )
A.蓝藻B.烟草花叶病毒C.ATPD.ATP合成酶
20.
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mL,甲中加入30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
B.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B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A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D.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