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
(2)图甲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_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__(填标号)阶段。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
(2)图甲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_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__(填标号)阶段。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2.
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八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请回答:
(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豌豆人工杂交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在处理观察到数据时,应用___________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的子代比例关系。他根据实验中得的数据和现象提出了假说,并对此设计了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
(2)孟德尔在揭示遗传定律时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在体细胞中它__________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豌豆人工杂交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在处理观察到数据时,应用___________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的子代比例关系。他根据实验中得的数据和现象提出了假说,并对此设计了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
(2)孟德尔在揭示遗传定律时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在体细胞中它__________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单选题- (共19题)
4.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Ⅰ~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
5.
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C.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
D.丁可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配子 |
6.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
A.0条 | B.20条 |
C.大于0条小于20条 | D.以上都有可能 |
7.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蛋白质由n个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a,所含氨基酸b/3个,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3ab-(1/3b-n)×18 |
B.一个双链DNA分子,假如由m个脱氧核苷酸构成,此分子形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m-2) |
C.如果由m个脱氧核苷酸(每种足够量)形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最多可形成4m种 |
D.由DNA指导合成的RNA完全水解时可以获得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等 |
8.
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别有4、2、2、2对 |
B.②所处的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可能形成4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 |
C.①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
D.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分裂的实验材料 |
9.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1 |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
C.含X染色体的精子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多 |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
10.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
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
D.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11.
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形成的 |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
12.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做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在F2中让黄色圆粒的植株接受黄色皱粒植株的花粉,统计黄色圆粒植株后代的性状,其比例理论值应为
A.16∶8∶2∶1 | B.15∶8∶3∶1 | C.4∶2∶2∶1 | D.25∶5∶5∶1 |
13.
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对数,则下列对应的数量分别是( )
①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 ②F2的表现型种类 ③F2的基因型种类 ④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
①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 ②F2的表现型种类 ③F2的基因型种类 ④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
A.4n、2n、3n、 2n | B.4n、 4n、 2n、 2n |
C.3n、4n、2n、 2n | D.2n、 4n、 3n、2n |
14.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208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A.①和② | B.③和④ | C.①和③ | D.②和③ |
15.
某植物的花色受自由组合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白:粉:红,3:10:3 | B.白:粉:红,3:12:1 |
C.白:粉:红,4:3:9 | D.白:粉:红,6:9:1 |
16.
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
D.F2中黑兔与亲本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 |
17.
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在育种过程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32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6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6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F1中选择大穗抗病小麦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
A.1/9 | B.2/9 | C.7/9 | D.7/10 |
18.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
B.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1/24 |
C.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
D.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7/12 |
19.
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 )
A.芦花雌鸡×芦鸡雄鸡 | B.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
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 D.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
20.
下列有关科学史中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杂交等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
B.摩尔根以果绳为研究材料,统计分析后代眼色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
D.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21.
下列有关遗传学的研究中,科学家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搭配合理的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
C.①类比推理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
D.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