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130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4

1.非选择题(共3题)

1.
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没有的碱基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
(2)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过程;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过程;图中3表示遗传物质___________的过程;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过程。
(3)上述三类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必须在__________内进行。
(4)图中1、8需要解旋酶和______________酶,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7需要__________酶,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1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将_________和________单独地分开,分别研究。
(2)图2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其方式为_____________
(3)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其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
(4)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5)若通过DNA复制共得到32个图2中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6)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
3.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 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得到Ab个体,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与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⑤⑥育种过程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⑥过程使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除了用秋水仙素诱导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诱导。
(3)经⑦过程由亲本aabb选育得到AAbb,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得到AAbb的基础上想进一步得到玉米品种AAAbbb,一般应用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
(4)加入抗虫基因C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28题)

4.
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若在细菌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环丙沙星,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细菌基因突变频率降低B.细菌染色体螺旋化加快
C.细菌DNA复制发生障碍D.细菌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
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有关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一个tRNA分子中只含有三个碱基
C.一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C、H、O、N是组成酶所必需的元素
6.
某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该种群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是(   )
A.30%、20%B.45%、55%C.50%、50%D.55%、45%
7.
关于下图遗传图解分析正确的是
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图中的③
B.A与a在同源染色体上对应的位置相同
C.若子代有3种表现型则说明A对a为完全显性
D.①②过程有A与a的分离,但不存在A与A的分离
8.
一个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AGA,此RNA运载的氨基酸是
A.丝氨酸(UCU)B.谷氨酸(GAG)
C.精氨酸(AGA)D.酪氨酸(UAU)
9.
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A.YyRrB.yyrrC.Yyrr或yyRrD.YyRR
10.
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11.
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个时期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配对后的染色体将进行复制
C.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对
D.配对后形成的每个四分体含有4个DNA分子
12.
小麦毛颖(D)对光颖(d)为显性,抗锈(R)对感锈(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用表现型为毛颖抗锈和光颖抗锈的小麦杂交,子代表现型有:毛颖抗锈、毛颖感锈、光颖抗锈、光颖感锈四种,比例接近于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13.
如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中,都要流向RNA和蛋白质
B.①、③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并非所有生物都能发生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可发生上述部分过程
14.
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①~④为常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变异来源为易位
B.该细胞可能为雄蜂的体细胞
C.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D.若该细胞取自某二倍体动物的卵巢,则其为第一极体
15.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一条染色体发生变异的过程(字母表示基因)。该变异可能属于(  )
A.基因突变B.缺失C.倒位D.易位
16.
如图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果蝇一个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条染色体
C.Ⅱ、Ⅲ、Ⅳ表示果蝇的常染色体
D.该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一半含有X染色体,一半含有Y染色体
17.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18.
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只含15N 的DNA分子所占比例是(   )
A.0B.1/4C.1/6D.1/8
19.
要判断某一白羊(白色对黑色是显性)是不是纯合子,最好的方法是(  )
A.让其与杂合体交配B.让其与纯合体交配
C.让其与隐性纯合体测交D.让其与显性纯合体杂交
20.
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两代,则第三代中杂合子占比例为(  )
A.1/2B.1/4C.1/8D.1/16
21.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B.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生物体的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D.位于人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2.
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3.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
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
24.
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腺嘌呤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为
A.15(a-m)B.16(a-m)C.15(a/2-m)D.16(2a-m)
25.
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 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B.n/8C.0D.n/16
26.
DNA转录形成的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穿过几层磷脂双分子层
A.6层B.0层C.2层D.4层
27.
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l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 )
A.1∶3,1∶2∶1和 3∶1B.1∶3,4∶1和1∶3
C.1∶2∶l,4∶l 和3∶1D.3∶1,3∶1和l∶4
28.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C.孟德尔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
D.沃森、克里克构建出DNA分子结构的数学模型
29.
人类单倍体基因组是指存在于多少条染色体上的全部遗传信息?(   )
A.22条常染色体B.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C.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D.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30.
水稻的糯性、无子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31.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此图推测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