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之一,如图A-D分别表示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RuBP羧化酶活性(催化CO2固定的酶)等变化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水在光反应中分解的产物______为碳反应的正常进行起重要作用。
(2)要检测RuBP羧化酶活性,需对植物叶片剪切成小片,加入相应的缓冲液后,在低温条件下经处理得到相应的匀浆,然后再经冷冻离心取______(填“悬液”、“上清液”或“沉淀”),作酶活性检测。
(3)与第6d时比较,第15d时植物叶肉细内的三碳酸含量将相对较______。干旱胁迫3~6d时,Pn增加对该植物生存的好处是______,据图推测引起该指标增加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水在光反应中分解的产物______为碳反应的正常进行起重要作用。
(2)要检测RuBP羧化酶活性,需对植物叶片剪切成小片,加入相应的缓冲液后,在低温条件下经处理得到相应的匀浆,然后再经冷冻离心取______(填“悬液”、“上清液”或“沉淀”),作酶活性检测。
(3)与第6d时比较,第15d时植物叶肉细内的三碳酸含量将相对较______。干旱胁迫3~6d时,Pn增加对该植物生存的好处是______,据图推测引起该指标增加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2.
现将纯合深眼色果蝇(野生型)用X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若让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性状表现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经射线处理获得相应品种的方法为______育种;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F2代中浅眼色雌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代中杂合浅眼色雌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若让F2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F3雄蝇中深眼色与浅眼色的比例为______,F3雌蝇中表现为浅眼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F2 | 深眼睛 | 浅眼睛 |
雄性 | 3/16 | 5/16 |
雌性 | 3/16 | 5/16 |
(1)上述经射线处理获得相应品种的方法为______育种;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F2代中浅眼色雌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代中杂合浅眼色雌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若让F2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F3雄蝇中深眼色与浅眼色的比例为______,F3雌蝇中表现为浅眼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3.
1941年,鲁宾和卡门为了研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否来自于水,设计了如图A的装置,得到了图B所示的氧气中180百分比的三个试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180标记的反应物类型 |
B.该装置加 NaHCO3溶液的目的是保持溶液pH的稳定 |
C.实验中阀门1必须打开用于收集试管中产生的气体,阀门2要保持关闭 |
D.科学家可根据在水与氧气中180的百分比的一致性就得出“氧气来自于水”的结论 |
5.
下列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中,对“核酸是遗传物质”结论的得出不是必需的是( )
A.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样品,再做转化实验 |
B.用TMV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烟叶后,再做TMV的重建实验 |
C.从活的S型菌中提取蛋白质、荚膜等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 |
D.噬菌体32P标记组除了要检测沉淀中的放射性,还要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
6.
1958年,科学家设计了DNA复制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下图的甲:(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下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出现丁的结果需要60分钟 |
B.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
C.转入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的DNA占3/4 |
D.丙图的结果出现后,将此时的DNA热变性成单链后离心分析可得出半保留复制的结论 |
7.
如图为核糖体上发生的翻译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RNA与相应氨基酸的结合及分离均需酶和能量 |
B.从图中可知,翻译的方向为从左往右,且氨基酸1的密码子为UGG |
C.与转录过程比较,该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 |
D.核糖体与mRNA开始结合的位点为起始密码子所在的部位 |
8.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转基因育种和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二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抗病(抗)与易感病(感)选取若干某红果杂合子进行转抗病基因(T)的试验后得到品种S1、S2、S3、S4分别进行自然种植得到F1,统计数据如 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品种 | F1表现型及个体数 |
S1 | 450红抗、160红感、150黄抗、50黄感 |
S2 | 450红抗、30红感、150黄抗、10黄感 |
S3 | 660红抗、90红感、90黄抗、160黄感 |
S4 | 450红抗、240黄抗、240红感、10黄感 |
A.向二条非同源染色体分别转入1个抗病基因的品种只有S2 |
B.上述品种形成F1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只有品种S1和S2 |
C.S1品种产生的F1红抗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红抗个体的概率为25/36 |
D.S2品种产生的F1红抗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15 |
9.
如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两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处于减Ⅱ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
B.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和2对同源染色体 |
C.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Ⅰ时发生了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
D.若只考虑发生一种变异,则与甲细胞同期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有三种 |
10.
玉米的株高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株高70m和50cm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
F2,F2中株高70cm:65cm:60cm:55cm:50cm的比例约为1:4:6:4:1.若取F2中的60cm植株随机授粉产生的F3中60cm纯合植株的比例为
F2,F2中株高70cm:65cm:60cm:55cm:50cm的比例约为1:4:6:4:1.若取F2中的60cm植株随机授粉产生的F3中60cm纯合植株的比例为
A.1/36 | B.2/9 | C.1/2 | D.3/16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