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7题)
1.
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 (基因型为dd)细胞分裂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图像,丁是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该生物体内能进行上述细胞分裂的器官是______,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2)乙细胞中含有个__________ 染色体组,若在甲细胞中同时出现Dd基因,则其原因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
(3)丁曲线中__________段发生着丝点的分裂,CD段和EF段含有的DNA之比为_______。
(4)甲图对应丁曲线中的________段,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1)该生物体内能进行上述细胞分裂的器官是______,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2)乙细胞中含有个__________ 染色体组,若在甲细胞中同时出现Dd基因,则其原因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
(3)丁曲线中__________段发生着丝点的分裂,CD段和EF段含有的DNA之比为_______。
(4)甲图对应丁曲线中的________段,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2.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9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两种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2)Ⅱ3基因型为___________,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有_____________。
(3)Ⅲ8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8和Ⅲ9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4)若Ⅳ10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两种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2)Ⅱ3基因型为___________,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有_____________。
(3)Ⅲ8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8和Ⅲ9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4)若Ⅳ10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
3.
多肉植物因其外形美观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图表示一种多肉植物——美丽莲(2N=24)的8号染色体上与控制花色性状有关的基因及其花色性状的控制途径。

(1)图中A基因和B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通过控制__________来间接控制性状。
(2)由图可知,该花色性状受____对基因控制。花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_____(是/否)。
(3)现有一株白花美丽莲,其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黄花美丽莲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将一白花植株与一黄花植株进行杂交,发现产生的子代(F1)全部开紫花。图表示F1体细胞中的8号染色体,请在图中标出F1与花色有关的基因。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
_______

(1)图中A基因和B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通过控制__________来间接控制性状。
(2)由图可知,该花色性状受____对基因控制。花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_____(是/否)。
(3)现有一株白花美丽莲,其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黄花美丽莲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将一白花植株与一黄花植株进行杂交,发现产生的子代(F1)全部开紫花。图表示F1体细胞中的8号染色体,请在图中标出F1与花色有关的基因。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

4.
科学家把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称为“中心法则”。图1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过程,图2表示DNA片段。据图回答: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______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共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
(2)图1中②④合称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过程。②③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与①过程相比,②③过程所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tRNA的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神经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包括图1中的过程______(填序号)。
(4)若将图2所示DNA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___,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______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共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
(2)图1中②④合称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过程。②③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与①过程相比,②③过程所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tRNA的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神经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包括图1中的过程______(填序号)。
(4)若将图2所示DNA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___,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5.
四倍体大蒜比二倍体大蒜的产量高许多,研究表明,低温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温度,特设计如下实验:
(1)实验主要材料:大蒜、培养皿、恒温箱、显微镜、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2)实验步骤:
①取5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
②取适量大蒜培养生根,然后_____,放入培养皿中。
③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0℃、_______的恒温箱中处理1 h。
④分别取根尖_________区制作装片,步骤:解离→ ________→制片。
⑤利用显微观察,记录结果,统计_______。
(3)实验结果:染色体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佳低温。
(4)实验分析:
a.设置实验步骤③不同温度处理的目的是_____。
b.除材料所给的染液外,对染色体染色还可以用_____等。
c.除低温外,也可以_______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_______。
(1)实验主要材料:大蒜、培养皿、恒温箱、显微镜、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2)实验步骤:
①取5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
②取适量大蒜培养生根,然后_____,放入培养皿中。
③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0℃、_______的恒温箱中处理1 h。
④分别取根尖_________区制作装片,步骤:解离→ ________→制片。
⑤利用显微观察,记录结果,统计_______。
(3)实验结果:染色体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佳低温。
(4)实验分析:
a.设置实验步骤③不同温度处理的目的是_____。
b.除材料所给的染液外,对染色体染色还可以用_____等。
c.除低温外,也可以_______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_______。
6.
如下图所示,以二倍体西瓜①(AABB)和②(aabb)为原始的育种材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了相应植株④~⑨。

(1)③至④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多次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________。
(2)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⑥中表现型与原始的育种材料不同的个体占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
(3)植株⑧属于_______________体,其不能正常产生配子,原因是______。
(4)分别写出植株⑦和幼苗⑨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

(1)③至④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多次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________。
(2)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⑥中表现型与原始的育种材料不同的个体占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
(3)植株⑧属于_______________体,其不能正常产生配子,原因是______。
(4)分别写出植株⑦和幼苗⑨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
7.
某地农田发生严重的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下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试分析用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4)如果A到D仍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请举出两种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试分析用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4)如果A到D仍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请举出两种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2题)
8.
M13丝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闭合的环状DNA,由此可以推断
A.M13的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
B.M13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外壳的场所 |
C.M13的DNA复制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
D.可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M13以标记蛋白质 |
9.
图甲、乙分别是两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型,图丙可表示图甲或图乙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丙是甲的基本单位,则a代表核糖 |
B.图乙物质是转运RNA,其含有3个碱基 |
C.若图甲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D.若丙是乙的基本单位,则b有四种 |
10.
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 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 |
B.Ⅰ、Ⅱ、Ⅲ分别代表 AA、Aa、aa 的频率 |
C.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
D.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 |
11.
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及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运用了分子提纯技术 |
B.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运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 |
C.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D.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12.
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 |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人数 | 78 | 14 | 8 | 70 | 30 |
A.85% | B.20% | C.30% | D.15% |
13.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现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
B.考虑两对相对性状,F1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4 |
C.直毛和分叉毛这一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
D.若F1分叉毛与直毛果蝇随机交配,则所得分叉毛子代均为雄性 |
14.
下面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F2中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
B.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
C.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
D.F1产生基因型相同且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15.
家兔的毛色分为灰色、黑色和白色三种,此性状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a基因纯合时,家兔的毛色即表现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B.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 |
C.F1灰色家兔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
D.F2黑色家兔自由交配,后代黑兔中纯合子占4/9 |
16.
下列对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给小鼠注射S型活细菌的DNA,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 |
C.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R型均转化为S型 |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
17.
某种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Ⅰ代表细胞核,Ⅱ代表细胞质基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物质需要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质 |
B.Ⅰ中形成的a物质可以有多种类型 |
C.图中不同的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
D.多肽b在核糖体上合成结束后才进入内质网加工、运输 |
18.
下列为某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一段DNA链。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甘氨酸”(其中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此DNA片段中作为转录模板的是②链 |
B.该肽链中有5个“—CO—NH—”的结构 |
C.决定苏氨酸和甘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CC、GGG |
D.该DNA上碱基对发生替换一定导致肽链结构改变 |
1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患者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
C.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常有家族聚集现象 |
D.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开展 |
24.
某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结构变异,图中的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甲、乙、丙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A.重复、倒位、缺失 | B.重复、易位、缺失 |
C.缺失、倒位、缺失 | D.重复、倒位、易位 |
2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C.某生物产生新基因并能稳定遗传即形成新物种 |
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
28.
某家庭中妻子患红绿色盲,丈夫、女儿表现均正常,则女儿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色盲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是
A.1个,位于一条X染色体上 | B.2个,分别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
C.4个,位于四分体的所有染色单体上 | D.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7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