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图1中的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某物质数量的变化。图2中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
(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图1曲线中①②③④⑤⑥时期中,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
(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图1曲线中①②③④⑤⑥时期中,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出现Hh基因型的概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下列5个选项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_____。
(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II-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
②如果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用分数表示)。
③如果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④如果II-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1)下列5个选项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_____。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 E.伴Y染色体遗传 |
①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II-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
②如果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用分数表示)。
③如果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④如果II-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
果皮色泽是柑橘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果皮颜色为黄色、红色和橙色的三个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甲:黄色×黄色→黄色
实验乙:橙色×橙色→橙色∶黄色=3∶1
实验丙: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4∶1
请分析并回答:
(1)上述柑橘的果皮色泽遗传受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
(2)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可以判断出________色是隐性性状。
(3)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丙中亲代红色柑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甲:黄色×黄色→黄色
实验乙:橙色×橙色→橙色∶黄色=3∶1
实验丙: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
实验丁: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4∶1
请分析并回答:
(1)上述柑橘的果皮色泽遗传受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
(2)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可以判断出________色是隐性性状。
(3)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丙中亲代红色柑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5题)
4.
下列关于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
B.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的蛋白质都可以运动 |
D.欧文顿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 |
7.
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乙的基因型为aaBBcc),则F1的果实重量为( )
A.100克 | B.150克 | C.175克 | D.200克 |
9.
某男同学在体检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家属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 B.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 |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 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
12.
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合成物质X和物质Y的途径如图所示,基因A、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体内没有物质X和Y |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 |
C.该图可以说明生物的某些性状受到两对基因的控制 |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能合成物质Y的个体占3/16 |
13.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是(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15.
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遵循分离定律 |
C.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能确定 |
D.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
16.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性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D.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
17.
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 |
B.这些状态下的细胞不发生ATP水解 |
C.①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
D.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该过程有密切关系 |
21.
若动物的精原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下列各组精子中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AB′和A′B | B.AB和AB′ | C.AB和A′B | D.A′B和A′B′ |
23.
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 B.1/16 | C.4/81 | D.1/8 |
25.
纯种的甜玉米和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子粒,但是在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原因是( )
A.甜是显性性状 | B.非甜是显性性状 | C.相互混杂 | D.非甜是隐性性状 |
26.
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
B.豌豆均为矮茎个体,小麦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 |
D.小麦均为矮茎个体,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
27.
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 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 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28.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可能是( )
A.Ddrr | B.DdRR | C.ddRR | D.DdRr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