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图示中,图甲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顺序已经打乱;图乙中细胞类型是依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的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中细胞⑧内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
(2)从图甲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比较可看出,二者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一是动物细胞有__________而植物细胞没有;二是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__________而植物细胞形成。
(3)若某细胞属于图乙中的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图乙中类型b、d、e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
(4)在图乙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

(1)图甲中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正确细胞分裂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中细胞⑧内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
(2)从图甲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比较可看出,二者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一是动物细胞有__________而植物细胞没有;二是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__________而植物细胞形成。
(3)若某细胞属于图乙中的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图乙中类型b、d、e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
(4)在图乙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
2.
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图像(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观察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着色。
(2)为了更好地获得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在__________,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__________。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_期。
(3)研究人员用提取的可可碱作用于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当可可碱浓度达到某一较高浓度时,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1)在观察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着色。
(2)为了更好地获得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在__________,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__________。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_期。
(3)研究人员用提取的可可碱作用于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当可可碱浓度达到某一较高浓度时,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与黄果、子房二室与多室、圆形果与长形果、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亲本杂交得到F1,F1通过自交得到F2,其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甲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
(2)根据表中乙组数据分析: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
(3)某同学用黄果多室与甲组的F1进行杂交,其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此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
组别 | 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
甲 | 红果二室×黄果多室 | 红果二室 | 红果二室:红果多室:黄果二室:黄果多室=450:160:150:50 |
红果多室×黄果二室 | 红果二室 | 红果二室:红果多室:黄果二室:黄果多室=460:150:160:50 | |
乙 | 圆果单花×长果复花 | 圆果单花 | 圆果单花∶圆果复花∶长果单花∶长果复花=660∶90∶90∶150 |
圆果复花×长果单花 | 圆果单花 | 圆果单花∶圆果复花∶长果单花∶长果复花=510∶240∶240∶10 |
(1)根据表中甲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
(2)根据表中乙组数据分析: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
(3)某同学用黄果多室与甲组的F1进行杂交,其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此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
4.
甲植物的叶色同时受E、e与F、f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E_ff的甲为绿叶,基因型为eeF_的甲为紫叶。将绿叶甲(♀)与紫叶甲(♂)杂交,取F1红叶甲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叶∶紫叶∶绿叶∶黄叶=7∶3∶1∶1。
(1)F1红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
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的配子致死; F2中绿叶甲和亲本绿叶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F1红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
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的配子致死; F2中绿叶甲和亲本绿叶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32题)
5.
某同学用洋葱根尖制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 )

①视野选择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①视野选择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
B.细胞内水分减少是衰老细胞体积减小的主要原因 |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生物个体衰老死亡 |
D.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往往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 |
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只存在癌变细胞中 |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
C.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
8.
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
B.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
C.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
D.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的个体,全能性最高 |
9.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卵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B.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C.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
D.减数分裂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且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
10.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
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
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DNA分子 |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
11.
下图所示的是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四种细胞所携带的基因相同但形态、功能不同 |
B.上述四种细胞的形态、大小不同,但DNA含量相同 |
C.上述四种细胞大小虽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
D.上述四种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
12.
如图是某生物体(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
13.
关于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
14.
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人的红细胞分裂的后期 | B.b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
C.c图细胞可能来自d图所示细胞 |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
15.
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在分裂间期出现 |
C.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 |
D.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
17.
二倍体雄性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着丝点已经分裂 | B.正在发生中心体复制 |
C.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 D.正在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 |
18.
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片之前都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观察 |
B.都可通过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来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
C.在有丝分裂后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中央形成的细胞板 |
19.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环境因素而身高相同 |
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生是由于少儿时期缺乏营养素造成的 |
C.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
D.色盲男子的女儿至少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
20.
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
B.图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
C.图丙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
D.图丁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 |
21.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2的亲本基因型是( )


A.甲为AAbb,乙为aaBB |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
C.甲为AAZbW,乙为aaZBZB |
D.甲为aaZBW,乙为 AAZbZb |
22.
—个含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 |
B.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 |
C.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1∶1 |
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4N的单链占1/8 |
23.
下列有关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结构中不含氢键 |
B.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和酶 |
C.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25.
图为某动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
B.此时期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
C.其子细胞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 |
D.此细胞中含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
27.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
B.受精过程中精卵细胞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
C.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 |
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
29.
下列关于人类X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女性的X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
B.伴性遗传一定具有交叉遗传现象 |
C.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
D.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30.
在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患有某遗传病(由A,a控制)的男孩,其父母均正常(如图),假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2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 |
B.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
C.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
D.若1号与2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患病最可能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的 |
31.
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100种 |
B.DNA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
D.该DNA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3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双链之间由氢键连接 |
B.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前期 |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34.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
35.
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
36.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关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