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5题)
1.
如图所示: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相关曲线与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图1中____段,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
(2)图2中甲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丙细胞中有染色单体____条,丁细胞的名称是____。
(3)图2中的_____细胞对应图1中的CD段。

(1)DNA复制发生在图1中____段,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
(2)图2中甲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丙细胞中有染色单体____条,丁细胞的名称是____。
(3)图2中的_____细胞对应图1中的CD段。
2.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乙、丙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甲2方框中所示结构的名称是_____。
(2)图乙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是_____酶。形成的子链b与_____(用字母表示)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3)图丙中在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叫做_____ ,其中B的名称是_____ ,G转运的氨基酸遗传密码是_____。

(1)图甲2方框中所示结构的名称是_____。
(2)图乙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是_____酶。形成的子链b与_____(用字母表示)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3)图丙中在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叫做_____ ,其中B的名称是_____ ,G转运的氨基酸遗传密码是_____。
3.
下图为某家系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
(2)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
(3)若Ⅲ1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
(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为b),其双亲色觉正常,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若Ⅱ1 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
(5)研究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时,正确的方法是 (____)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1)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
(2)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
(3)若Ⅲ1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
(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为b),其双亲色觉正常,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若Ⅱ1 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
(5)研究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时,正确的方法是 (____)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4.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感染引起的。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通过下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获得小麦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的优点是_____,方法二的原理是_____。
(2)图中④的基因组成为_____,(三)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
(3)(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
(4)图示两种育种方法中,检测获得的植株是否抗锈病的操作是_____。

(1)方法一的优点是_____,方法二的原理是_____。
(2)图中④的基因组成为_____,(三)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
(3)(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
(4)图示两种育种方法中,检测获得的植株是否抗锈病的操作是_____。
5.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正确顺序是a→d→_____→c→a(用字母和箭头表示),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_____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_____,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如果在f之后进行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
(3)若用1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释放出来200个子代T2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用分数表示)。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正确顺序是a→d→_____→c→a(用字母和箭头表示),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_____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_____,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如果在f之后进行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
(3)若用1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释放出来200个子代T2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用分数表示)。
2.单选题- (共33题)
7.
正常进行分裂的人体细胞,细胞核中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后期 |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8.
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4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DD、dd的个体分别是120个和40个,则该种群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是
A.60%、40% | B.40%、60% | C.90%、10% | D.10%、90% |
9.
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森林时期 |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 ||
灰尺蛾 | 黑尺蛾 | 灰尺蛾 | 黑尺蛾 |
99% | 1% | 1% | 99% |
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 B.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 |
C.自然选择作用 | D.定向变异作用 |
10.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11.
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
13.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B.基因型不同,表现型肯定也不同 |
C.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
26.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伴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
D.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
28.
下列对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
B.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组数也可能有三个 |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
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 |
29.
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
B.雄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 |
C.该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
D.雄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
31.
关于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 |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
33.
减数分裂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 | 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一次 |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D.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等 |
35.
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若父亲是患者,则儿子全是患者,女儿均正常。控制此遗传病的基因是( )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C.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 | D.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5道)
单选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