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6题)
1.
下图中的Ⅰ、Ⅱ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两项生理过程,a、b、c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Ⅰ表示_____过程。Ⅱ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_____。
(2)图中的物质a是_____,b是_____。
(3)b转化成c需要的能量来自[H]和_____。
(4)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1)图中Ⅰ表示_____过程。Ⅱ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_____。
(2)图中的物质a是_____,b是_____。
(3)b转化成c需要的能量来自[H]和_____。
(4)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2.
下图表示某一哺乳动物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哺乳动物的性别是_____(选填“雄性”或“雌性”)。
(2)图中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按分裂时期排序为_____,乙细胞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
(3)根据甲细胞中基因分布情况可判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选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4)图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若丁细胞是由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则一个丁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

(1)据图判断该哺乳动物的性别是_____(选填“雄性”或“雌性”)。
(2)图中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按分裂时期排序为_____,乙细胞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
(3)根据甲细胞中基因分布情况可判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选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4)图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若丁细胞是由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则一个丁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
3.
下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动物精巢切片显微观察后绘制的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曲线表示_____的数量变化,B点后时期的细胞名称有_____。
(2)图2中细胞甲有染色单体_____条,细胞乙有四分体_____个。
(3)图2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细胞丙含核DNA的数量是_____个。
(4)图1中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间段为_____,图2中_____细胞(填序号)处于图1中的AB段(不含B点)。
(5)若图2中细胞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继续分裂,可能的细胞分裂方式有_____。
(6)若该动物基因型为EeXFY,则图2中一个细胞乙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是_____。

(1)图1曲线表示_____的数量变化,B点后时期的细胞名称有_____。
(2)图2中细胞甲有染色单体_____条,细胞乙有四分体_____个。
(3)图2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细胞丙含核DNA的数量是_____个。
(4)图1中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间段为_____,图2中_____细胞(填序号)处于图1中的AB段(不含B点)。
(5)若图2中细胞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继续分裂,可能的细胞分裂方式有_____。
(6)若该动物基因型为EeXFY,则图2中一个细胞乙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是_____。
4.
现有两个普通小麦品种:品种①高秆抗病(TTRR)、品种②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矮秆抗病纯种的相关育种方法,其中Ⅰ~Ⅶ代表育种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其中经过Ⅱ过程产生的后代中出现ttR_的机率是_____。
(2)经过Ⅵ过程可获得____种单倍体幼苗,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Ⅶ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显著优点是_____。
(3)通过Ⅳ、Ⅴ也可培育出品种⑥,其中过程Ⅳ常用X射线等处理植物,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原因是_____,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大。

(1)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其中经过Ⅱ过程产生的后代中出现ttR_的机率是_____。
(2)经过Ⅵ过程可获得____种单倍体幼苗,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Ⅵ、Ⅶ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显著优点是_____。
(3)通过Ⅳ、Ⅴ也可培育出品种⑥,其中过程Ⅳ常用X射线等处理植物,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原因是_____,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大。
5.
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据图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时遵循_____定律。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
(3)Ⅱ-2的基因型为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
(4)若Ⅱ-2与Ⅱ-3婚配生下一个正常小孩,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时遵循_____定律。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
(3)Ⅱ-2的基因型为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
(4)若Ⅱ-2与Ⅱ-3婚配生下一个正常小孩,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
6.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3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_可同时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其中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果皮有毛、无毛与果肉黄色、白色这两对相对性状同时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为_____,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_____,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_____。
(3)实验2后代无毛黄肉基因型为_____。
(4)若实验1中子代有毛白肉个体与实验3中子代有毛黄肉个体杂交,理论上下一代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
(5)若实验3中的子代个体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6)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个体之间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_可同时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其中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果皮有毛、无毛与果肉黄色、白色这两对相对性状同时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为_____,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_____,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_____。
(3)实验2后代无毛黄肉基因型为_____。
(4)若实验1中子代有毛白肉个体与实验3中子代有毛黄肉个体杂交,理论上下一代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
(5)若实验3中的子代个体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6)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个体之间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
2.单选题- (共29题)
10.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无氧、干燥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
B.提倡有氧慢跑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
C.播种前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含水量,促进呼吸作用 |
D.水稻田定期排水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烂根 |
11.
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
B.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C.可选择龙胆紫染液进行染色 |
D.视野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最多 |
17.
下图为二倍体玉米花粉培育成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 |
B.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是单倍体 |
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则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 |
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
19.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
B.在人群中调查红绿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
C.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
D.某病的发病率等于患该病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总人数 |
20.
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
C.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可以产生新物种 |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
21.
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化导致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基因突变 |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
C.染色体上一个片段发生重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D.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
24.
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交配,在F2的雌雄个体中均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黄斑是隐性性状 |
B.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
C.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
D.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6道)
单选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