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124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0

1.非选择题(共4题)

1.
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分裂方式看,图1可以表示_______分裂,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诱变育种时,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一般处于图1中的_______阶段。图2中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2)图2中_______细胞进行了基因重组,图2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
2.
如图表示几种育种方法的大致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所示①→②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 。若以②的碱基序列为模板经转录和翻译形成③,此过程与以①为模板相比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
A.mRNA碱基序列 B.tRNA种类
C.氨基酸种类   D.蛋白质结构
(2)图二中控制高产、中产、低产(A、a)和抗病与感病(B、b)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种。F2中高产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欲鉴别某高产抗病植株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 ,将收获种子种植,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植株为纯合子。
(3)图二中利用F1的花粉形成个体④所应用技术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二所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较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子后开始翻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甘-天-色-  ”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
(2)Fe3+浓度较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开始。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DNA的碱基数远大于6n,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
4.
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
(4)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________与______配对。
(5)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结构。
(6)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则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_______对。

2.单选题(共27题)

5.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凋亡速率比吞噬细胞快
C.肌细胞中只有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D.原始海洋中,真核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生物进化的开始
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7.
如图是两个有关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 7 号个体色盲基因分别来自 I 代中的 (  )   
A.甲的 2 号,乙的 2 号和 4 号B.甲的 4 号,乙的 2 号和 4 号
C.甲的 2 号,乙的 1 号和 4 号D.甲的 4 号,乙的 1 号和 4 号
8.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
A.染色体自我复制B.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
C.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9.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基础上的
B.孟德尔“作出假设”依据了减数分裂的结果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
10.
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的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部分多于来自父方的部分
C.精巢内精原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只进行减数分裂
D.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过程进行了基因重组
11.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不相同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障了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12.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图①中细胞2的基因型是aaBB
C.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D.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
13.
已知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马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错误的是
A.随机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后代白色马明显多于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
B.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三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小马都是栗色,则栗色为显性
C.自由放养的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
D.选择多对栗色公马和栗色母马交配一代,若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栗色为隐性
14.
采用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15.
已知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MMNn,该动物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基因组成为MmN的配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配子形成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配子的形成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该配子的形成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有关
③该配子形成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有关
④该配子的形成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有关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6.
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生物体细胞中普遍存在性染色体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17.
下图是人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示转录B.该过程表示翻译
C.该过程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D.该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18.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R型的RNAB.S型的DNA
C.蛋白质D.荚膜
19.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B.基因就是一段DNA
C.基因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D.基因中蕴藏遗传信息
20.
下列用15N 标记 T2噬菌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含15N 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B.用含15N 的肺炎双球菌培养T2噬菌体
C.用含15N 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D.A、B、C 都正确
21.
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密码子是 mRNA 中三个相邻的碱基B.密码子都能决定相应的氨基酸
C.起始密码能够启动翻译过程D.一个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
22.
一个 DNA 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 23%,其中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 18%,那么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
A.28%B.18%C.9%D.5%
23.
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 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适宜的温度 ⑥适宜的pH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24.
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最好是
A.黑色纯合子B.黑色杂合子
C.红色纯合子D.红色杂合子
25.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四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B.BbCcC.bbCcD.Bbcc
26.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与细菌的培养等技术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27.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8.
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
A.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B.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降低
C.细菌为了对青霉素产生抗性而变异的结果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
29.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交配繁殖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一定区域中的所有蛇组成一个种群
D.种群是指同一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0.
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碱基对缺失的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B.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C.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但是都要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
D.突变产生的变异往往有害,但生物的进化离不开突变
31.
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AA和aa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交配产生F2,则有关F1与F2的成熟植株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宽叶有茸毛类型分别占1/2和3/8
B.都有9种基因型
C.有茸毛与无茸毛比分别为2:1和2:3
D.高产抗病类型分别占1/3和1/1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