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Rubisco 是催化 RuBP 和CO2反应的酶,它也能催化 RuBP 和O2 发生如图 1 的反应。RuBP 与O2 还是CO2反应取决于后两者的相对浓度。图 2 表示在不同条件下,CO2 浓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
(1)据图 1 分析,Rubisco 的作用场所是________,在 Rubisco 的催化下,1 分子的 RuBP 和O2生成________分子的三碳酸和 1 分子的①,其中①在线粒体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产生CO2,而三碳酸则能被还原成三碳糖分子。所以据此分析,若在某适宜 O2浓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如图 2 中的曲线甲(实线),则处于高 O2 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应以图 2中的曲线____________表示。
(2)图 1 中的②代表________,③转变成②获得了来自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光反应场所中光合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叶绿素这两类,若植物的光照突然减弱,则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三碳酸含量体内的三碳酸含量 _______________,CO2 吸收速率下降。

请回答:
(1)据图 1 分析,Rubisco 的作用场所是________,在 Rubisco 的催化下,1 分子的 RuBP 和O2生成________分子的三碳酸和 1 分子的①,其中①在线粒体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产生CO2,而三碳酸则能被还原成三碳糖分子。所以据此分析,若在某适宜 O2浓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如图 2 中的曲线甲(实线),则处于高 O2 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应以图 2中的曲线____________表示。
(2)图 1 中的②代表________,③转变成②获得了来自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光反应场所中光合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叶绿素这两类,若植物的光照突然减弱,则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三碳酸含量体内的三碳酸含量 _______________,CO2 吸收速率下降。
2.
某 XY 决定型昆虫(2n=44)体色和眼色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 A(a)、B(b)控制,两对基因都不在 Y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灰体红眼雌性与一只黑体红眼雄性杂交得 F1。取 F1代灰体红眼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如下。
(1)据结果可判断基因 A(a)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B(b)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__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
(2)遗传学上将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单体可用于进一步判断基因 A(a)所处的染色体的编号,因为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会导致胚胎无法发育。研究人员最多要准备_____个不同的黑体单体品系与F1的灰体白眼雄性杂交得到 F2',F2'中灰体个体再相互交配得到F3'。若以2号染色体单体为亲本时,其F3'中灰体个体占____, 则说明A(a)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 灰体红眼♀ | 黑体红眼♀ | 灰体红眼♂ | 黑体红眼♂ | 灰体白眼♂ | 黑体白眼♂ |
F1比例 | 1/2 | 0 | 1/4 | 0 | 1/4 | 0 |
F2比例 | 3/8 | 1/8 | 9/32 | 3/32 | 3/32 | 1/32 |
(1)据结果可判断基因 A(a)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B(b)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__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
(2)遗传学上将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单体可用于进一步判断基因 A(a)所处的染色体的编号,因为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会导致胚胎无法发育。研究人员最多要准备_____个不同的黑体单体品系与F1的灰体白眼雄性杂交得到 F2',F2'中灰体个体再相互交配得到F3'。若以2号染色体单体为亲本时,其F3'中灰体个体占____, 则说明A(a)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2.单选题- (共21题)
3.
植物接受过多光照可能对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细胞器造成损伤,因此植物需要一种名为 “非光化学淬灭”(NPQ)的机制来保护自身,在 NPQ 的作用下多余的光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机制的启动和关闭特点如图所示,其中符号“┫”代表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PQ 直接作用于卡尔文循环 |
B.NPQ 机制从开启到缓慢关闭过程中腺苷二磷酸含量降低 |
C.若光强度等条件相同,则状态③比状态①的光合速率低 |
D.状态②时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均来源于线粒体 |
4.
若用含3H 的胸苷标记处于 S 期的所有细胞(标记时间很短,可忽略时长),然后换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培养(时刻 a),在此过程中实时检测放射性细胞的含量如图所示。b 时开始检测到带3H 标记 M 期细胞,c 时带 3H 标记 M 期细胞数开始达到最大值,f 时再次检测到带3H标记 M 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段所对应的时间相当于 S 期和 G2期的时间 |
B.ef 段所对应的时间相当于 G1期和 G2期的时间 |
C.bc 段对应 M 期,细胞核膜可逐渐解体成双层膜的小泡 |
D.ab 段对应间隙期,细胞核内的主要变化是蛋白质的合成 |
5.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再热水浴加热后呈红黄色 |
B.根据糖类是否能被氧化分解,将其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
C.糖类是烟草叶肉细胞内唯一的能源物质 |
D.纤维素不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唯一成分 |
6.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法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
B.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蚁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动物体细胞难以表达全能性 |
D.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含有本种群基因库中所有基因 |
8.
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⑥可能为溶酶体,在其内合成多种水解酶 |
B.④⑤所需蛋白质均由游离的核糖体合成 |
C.③为内质网,其为物质运输的通道 |
D.①为核糖体,其由大小亚基构成 |
9.
下列关于“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得的单位时间内氧气产生量即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
B.过酸会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
C.各组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量一定不相同 |
D.本实验可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得反应速率 |
10.
下列关于 ATP 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 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 |
B.ATP 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
C.ATP 中所含能量越多越便于流通使用 |
D.ATP 可以使易化扩散的载体形状改变 |
11.
将相同的植物根毛区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或 KNO3溶液中后(溶液体积远大于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右上图所示(最终不再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是蔗糖溶液中的变化,②是 KNO3溶液中 |
B.原生质体最终体积 b 与溶液初始浓度无关的变化 |
C.若用甘油溶液,体积变化可与①或②相似 |
D.①曲线中的细胞,a 时刻细胞液浓度最大 |
1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最终产物中只含少量的[H] |
B.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 ATP |
C.与需氧呼吸相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产生丙酮酸和CO2 |
D.与需氧呼吸不同,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 ATP |
13.
甲图表示基因型为 BbRr 的水稻的基因与染体的位置关系。乙图表示该水稻 DNA 中的一个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图左侧的链为基因 B,则乙图中右侧的链为基因 b,这是一对等位基因 |
B.若该水稻染色体交叉互换使上述非等位基因重组,就能产生两种重组型配子 |
C.乙图中 AT 碱基对的缺失和染色体片段缺失一样,都是具有可逆性的变异 |
D.若甲图中右侧的染色体部分断裂并连接到左侧的染色体上,该变异称为易位 |
14.
下图是水稻的两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流程图。向水稻转入 4 个特定基因后获得的转基因水稻“黄金大米”能合成β-胡萝卜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两种育种方法都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具体体现在①③⑤过程中 |
B.若要获得低产不抗病的植株作研究材料,采用左侧的方法更简便易操作 |
C.用图示方法无法获得“黄金大米”,但是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来尝试获得 |
D.图中的⑧过程一般无需处理所有的幼苗,且⑦、⑧过程可以调换次序做 |
15.
1958 年 Meselson 和 Stahl 用15N 和14N 标记大肠杆菌,并提取其 DNA。利用 DNA 分子对紫外光有光吸收的特点确定 DNA 在密度梯度离心后在离心管中所处的位置。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深色的区域是紫外光被一定程度吸收而形成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不考虑实验误差)


A.实验中定时取一些大肠杆菌提取其 DNA,但是不需检测其放射性 |
B.1.9~3.0 代的条带深度变化说明位置 b 处的 DNA 的含量比例下降了 |
C.该实验是先用 14N 标记大肠杆菌多代后,再转移到 15N 环境中培养的 |
D.若分别用 14C、12C 取代 15N、14N,每代色带的相对位置仍基本相同 |
16.
噬菌体 X 中的 DNA 为环状单链,有 n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约占 20%。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形成复制型的双链 DNA 分子。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 X 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悬浮液中 32P 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的 30%,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约 100%。后测得生成 996 个噬菌体 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 X 中(T+G)/(A+C)的比值为 1 |
B.生成 996 个噬菌体 X 需要消耗腺嘌呤约 199n 个 |
C.悬浮液中 32P 含量约为 30%,并不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 |
D.噬菌体 X 的增殖过程中氢键的形成需要 DNA 聚合酶参与 |
17.
TATA 框是多数真核生物 DNA 启动部位的一部分,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ATA 框能与 mRNA 中的起始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
B.一个细胞周期中,RNA 聚合酶可多次与 TATA 框结合 |
C.核糖体与 TATA 框结合之后才能开始翻译 |
D.RNA 聚合酶与 TATA 框结合后,只能使一个基因解旋 |
18.
取某 XY 决定型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直至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实验误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1 条 Y 染色体带有3H 标记 |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2 条 Y 染色体带有3H 标记 |
C.可能有 4 个精细胞含有3H 标记染色体 |
D.可能有 6 个精细胞含有3H 标记染色体 |
19.
果蝇的小眼睛与正常眼睛、翻翅与正常翅分别由基因 A(a)、E(e)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且基因A的外显率为3/4(即具有 A 基因的个体只有3/4 是小眼睛,其余1/4的个体是正常眼睛)。利用两对果蝇分别进行杂交实验,F1 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二F1中翻翅小眼晴雄果蝇与 F1 中翻翅正常眼雌果蝇杂交,F2 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1/14 |
B.实验二F1中翻翅小眼睛雄果蝇与 F1中翻翅正常眼雌果蝇杂交,F2中翻翅小眼睛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8/21 |
C.实验一亲本正常翅小眼睛雌果蝇与 F1中正常翅小眼睛雌果蝇基因型相同概率为1/3 |
D.实验一F1中雌雄果绳自由交配,获得的 F2中小眼睛果绳所占比例为3/4 |
20.
番茄和葡萄的花中都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生长素常用于无籽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常用于无籽葡萄的形成。与前者不同,无籽葡萄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花期去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番茄培育中不去雄只用生长素,也会结无籽番茄 |
B.此类果蔬与三倍体西瓜的无籽都是不可遗传的性状 |
C.葡萄无需花期去雄的原因可能是赤霉素使花粉不育 |
D.无籽葡萄的发育中除了赤霉素,未受其他激素影响 |
21.
下图为 HIV 感染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 只侵染辅助性 T 淋巴细胞,因其表面有别 HIV 的受体 |
B.HIV 仅将核糖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而其转录酶留在细胞外 |
C.HIV 利用宿主细胞的模板、原料和场所合成 DNA |
D.HIV 逆转录形成的 DNA 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进入细胞核中 |
22.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基因病在出生后发病率较高,随后逐渐降低 |
B.人类遗传病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含致病基因所引起的 |
C.遗传病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家属需进行遗传咨询 |
D.羊膜腔穿刺技术仅用于诊断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