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图甲表示该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②中有_____个DNA分子。
(2)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
(3)图甲中的细胞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处于图乙的cd段,图乙中de段出现的原因是_____
(4)细胞③中出现基因b是由于基因B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这种变化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这体现了该变异具有_____的特点。

(1)细胞①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②中有_____个DNA分子。
(2)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
(3)图甲中的细胞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处于图乙的cd段,图乙中de段出现的原因是_____
(4)细胞③中出现基因b是由于基因B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这种变化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这体现了该变异具有_____的特点。
2.
下图表示某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①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规则的_____结构,其中_____ 构成基本骨架。该物质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之中。
(2)合成物质③时, _____(至少答岀两种)等物质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物质③通过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发挥作用,密码子是指物质②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_____碱基。
(3)结构⑤由_____组成,图示过程中该结构移动的方向是_____(填“左”“右”或“右一左”)。
(4)若物质②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但物质④却没有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质①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规则的_____结构,其中_____ 构成基本骨架。该物质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之中。
(2)合成物质③时, _____(至少答岀两种)等物质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物质③通过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发挥作用,密码子是指物质②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_____碱基。
(3)结构⑤由_____组成,图示过程中该结构移动的方向是_____(填“左”“右”或“右一左”)。
(4)若物质②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但物质④却没有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图表示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受基因A、a和B、b控制)的系谱图,调查发现Ⅰ—4无乙病家族史,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Ⅰ-3的基因型是_____,若她产生了一个卵细胞,如图所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图中“?”个体是患甲病男性的概率是_____。若“?”个体为乙病女性患者,则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Ⅰ-3的基因型是_____,若她产生了一个卵细胞,如图所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图中“?”个体是患甲病男性的概率是_____。若“?”个体为乙病女性患者,则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
4.
果蝇的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翅型由基因A、a控制,眼色由基因B,b控制,已知上述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将长翅棕眼雌性果蝇与短翅红眼雄性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1:1,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和短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某同学将子一代长翅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中长翅:短翅=3:1,根据此杂交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
(3)根据题目中的杂交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关系,若红眼为显性性状,则子一代表现为_____时,才能确定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4)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子一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来判断红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长翅和短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某同学将子一代长翅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中长翅:短翅=3:1,根据此杂交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
(3)根据题目中的杂交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关系,若红眼为显性性状,则子一代表现为_____时,才能确定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4)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子一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来判断红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30题)
7.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若以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实验材料进行某项研究,则该研究可能是测定
A.肺癌细胞的分裂速率 | B.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
C.分泌蛋白的运输速率 | D.核糖体的组装速率 |
9.
下列有关科学家对遗传学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B.艾弗里第一个证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摩尔根第一个将基因定位在一条具体的染色体上 |
D.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 |
10.
家兔的毛色受B、b和H、h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灰兔和白兔杂交,F1均为灰兔,F2中灰兔:黑兔:白兔=12 : 3 :1,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 |
B.F2中黑兔的基因型有两种 |
C.基因B、b和H、h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D.F2中的黑兔与白兔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 1 |
12.
下列关于果蝇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果蝇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
B.果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C.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不会引起果蝇性状的改变 |
D.基因型为Aa的果蝇交配,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
13.
下图是无子罗汉果的培育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父本和母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
B.秋水仙素抑制了染色体的形成 |
C.花粉刺激的目的为了完成受精作用 |
D.无子罗汉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
14.
某动物的毛色有黑毛、白毛和绿毛三种类型,分别由基因G、G十、G—控制,已知当基因G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后转变成基因G十,基因G中某个碱基对缺失后转变成基因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G、G+、G-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基因G可突变成基因G+,但基因G+不能突变成基因G |
C.基因G与基因G十控制合成的多肽链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D.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基因G、G十、G-的区别 |
15.
软骨成骨不全侏儒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该病遗传方式的是
A.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概率的大小 |
B.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的患病情况 |
C.双亲都是患者的家庭子女的患病情况 |
D.患者和正常人的染色体是否相同 |
16.
长期使用农药氧乐果杀灭棉铃虫,导致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棉田产量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药性增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B.氧乐果诱导棉铃虫出现抗药性突变 |
C.使用氧乐果使抗药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
D.氧乐果杀灭棉铃虫的同时会污染环境 |
17.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可遗传变异生物就不会进化 |
B.隔离的实质就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
C.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增多 |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18.
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纯合白色雌鸽与纯合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灰色,雄鸽均为白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灰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
B.亲本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 |
C.基因A在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
D.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灰色雌鸽所占的比例为1/4 |
20.
下图表示某种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其中②过程离不开宿主细胞内染色体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和②过程所需原料不同 |
B.①过程与模板链配对的碱基有A、U、G、C |
C.④过程需要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 |
D.若该病毒的宿主细胞不增殖,则②过程将不能进行 |
2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均能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
C.着丝点分裂一次,细胞核DNA数目减半两次 |
D.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 |
24.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伴性遗传均有隔代遗传现象 |
B.女性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亲且只能传给儿子 |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
D.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X染色体上 |
26.
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遵循分离定律,后者不遵循 |
B.前者相对性状易区分,后者不易区分 |
C.前者的结论对后者得出结论有影响 |
D.前者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后者使用了类比推理法 |
28.
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35S标记的细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搅拌不充分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
B.在子代噬菌体中不会检测到放射性 |
C.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
D.噬菌体增殖所需的模板、原料和酶均由细菌提供 |
29.
某科学家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1是有荚膜的R型菌,活菌2是无荚膜的S型菌 |
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 |
C.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 |
D.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1和活菌2 |
31.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复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复制都是半保留复制 |
B.DNA复制时双链全部解旋后开始延伸子链 |
C.RNA复制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RNA复制酶 |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 |
32.
将含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繁殖三代后,将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结果如图甲所示。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层中的DNA只含15N标记 |
B.M层与N层的DNA数之比是3 : 1 |
C.N'层中的DNA单链只含15N标记 |
D.M'层与N'层中的DNA单链数之比是7 : 1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