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图表示果蝇(2N=8)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比值 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若表示有丝分裂,则 cd 段中,细胞核内有 DNA 分子____条;e 点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2)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cd 段中是否包含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则基因重组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 段 H 的值为____,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 含量的值比 H 值___________ (大/小/相等)。
(1)该图若表示有丝分裂,则 cd 段中,细胞核内有 DNA 分子____条;e 点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2)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cd 段中是否包含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则基因重组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 段 H 的值为____,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 含量的值比 H 值___________ (大/小/相等)。
2.
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农作物。现利用玉米进行以下研究
Ⅰ.下表为玉米 5 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⑤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
(1)某同学想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选择品系①作父本和③作母本。请补全以下实验步骤:先对③的雌花进行套袋,待花成熟后收集①的花粉并给③授粉,然后应对③作____处理,以后收获_____所结的种子即为 F1种子。播种让其自然生长收获 F2 种子,再播种,观察和记录后代植株_____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若选择品系③和⑤作亲本杂交得 F1,F1再自交得 F2。则 F2中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占_________ ,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②③作亲本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
Ⅱ高茎与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有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植株若干,某研究小组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随机选取一株高茎植株,让其自交,F1 中高茎:矮茎约为 3∶1
实验二:随机选取 30 株高茎植株,让其分别自交,F1中高茎:矮茎约为 7∶1
(4)实验一中选取的高茎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其 F1中出现矮茎植株的现象可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 F1性状分离比不为 3∶1,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对实验二 F1中高茎植株进行测交,得到 F2,理论上 F2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
Ⅲ.玉米种子的颜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显性基因B、M、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有色;其他情况都为无色。现用一种有色种子植株分别与三种无色种子植株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6)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判断该有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请在图标注出其基因的分布情况。________
Ⅰ.下表为玉米 5 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⑤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
品系 | ① | ②果皮 | ③节长 | ④胚乳味道 | ⑤高度 |
性状 | 显性纯合子 | 白色 pp | 短节 ee | 甜 ss | 矮茎 dd |
相应基因所在染色体 | | Ⅰ | Ⅰ | Ⅳ | Ⅵ |
(1)某同学想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选择品系①作父本和③作母本。请补全以下实验步骤:先对③的雌花进行套袋,待花成熟后收集①的花粉并给③授粉,然后应对③作____处理,以后收获_____所结的种子即为 F1种子。播种让其自然生长收获 F2 种子,再播种,观察和记录后代植株_____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若选择品系③和⑤作亲本杂交得 F1,F1再自交得 F2。则 F2中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占_________ ,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②③作亲本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
Ⅱ高茎与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有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植株若干,某研究小组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随机选取一株高茎植株,让其自交,F1 中高茎:矮茎约为 3∶1
实验二:随机选取 30 株高茎植株,让其分别自交,F1中高茎:矮茎约为 7∶1
(4)实验一中选取的高茎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其 F1中出现矮茎植株的现象可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 F1性状分离比不为 3∶1,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对实验二 F1中高茎植株进行测交,得到 F2,理论上 F2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
Ⅲ.玉米种子的颜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显性基因B、M、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有色;其他情况都为无色。现用一种有色种子植株分别与三种无色种子植株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6)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判断该有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请在图标注出其基因的分布情况。________

3.
小鼠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下面是关于小鼠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在一隔离饲养了多代的有毛小鼠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鼠产下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小鼠的无毛性状,继续让这对有毛鼠杂交多次,每窝都有无毛雄鼠和无毛雌鼠出生。初步判断:小鼠的无毛性状源于基因突变,不是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造成。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
(2)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 R、r 和 T、t 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 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①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
②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
③让 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雌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④若 F1 代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的表现型组合,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
亲本组合: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i.若是由基因突变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________;
ii.若是由环境因素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___________ ;
(1)在一隔离饲养了多代的有毛小鼠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鼠产下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小鼠的无毛性状,继续让这对有毛鼠杂交多次,每窝都有无毛雄鼠和无毛雌鼠出生。初步判断:小鼠的无毛性状源于基因突变,不是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造成。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
(2)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 R、r 和 T、t 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 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①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
②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
③让 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雌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④若 F1 代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的表现型组合,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
亲本组合: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i.若是由基因突变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________;
ii.若是由环境因素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___________ ;
2.单选题- (共41题)
4.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有丝分裂每天的周期性变化可为实验取材时间提供依据 |
B.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细胞后就可以换上高倍镜进行观察 |
C.制作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中期细胞明显少于间期细胞 |
5.
以下有关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 |
B.原核细胞不能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数目 |
C.人的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
D.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有限的,导致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 |
6.
如图为人体内的细胞(2N=4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c 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
B.应在 cd 时期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
C.ef 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一定为 46 条 |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de 时期 |
7.
下图是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b)数和 DNA 分子(c)数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在①时 |
C.①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
D.③可表示分裂完成的细胞 |
8.
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某高等动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发生在 a 段 | B.a+b 段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
C.b 段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 D.d 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能与 a 段不同 |
9.
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 P 肽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 P 肽段功能缺失,则新生蛋白质将不能分泌到细胞外 |
B.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
C.多个核糖体与①结合,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相同 |
D.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
10.
图为胡萝卜的植物组织培养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胡萝卜植株的花粉细胞也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
B.①过程中既进行细胞分裂又进行细胞分化 |
C.图示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
D.根与叶的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11.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 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
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
C.大肠杆菌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不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 |
D.蓝藻细胞中含大量有叶绿体,有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
12.
在个体发育中,通过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目,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
B.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故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
C.有丝分裂间期完成的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
D.细胞分化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遗传物质均发生稳定性的变化 |
14.
“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死亡。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是( )
A.噬菌体的侵染使细菌破裂 | B.肺炎双球菌被吞噬细胞吞噬 |
C.人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 | D.人胚胎时期出现的尾后来消失 |
15.
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
18.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XXX 与 OY(无 X 染色体)为胚胎期致死型、XXY 为可育雌蝇, X(无 Y 染色体)为不育雄蝇。摩尔根的同事们经多次重复实验,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有 1/2000 的概率出现白眼雌蝇和不育的红眼雄蝇。若用 XA和 Xa表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红眼雄蝇产生异常的精子致使例外出现 |
B.亲本白眼雌蝇产生异常的卵细胞致使例外出现 |
C.F1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 XaXaY |
D.F1不育的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XA |
20.
关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每种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子 |
B.肌肉细胞中编码唾液淀粉酶的基因不能表达 |
C.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进行有关基因的转录 |
D.—个 tRNA 的反密码子只能与 mRNA 上的一种密码子配对 |
21.
果蝇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 A2是由其等位基因 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 A1、A2均能通过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 A2可能是基因 A1中碱基对出现替换造成的 |
B.基因 A1、A2 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
C.基因 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 |
D.基因 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 |
22.
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 DNA 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B.不同组织的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
C.不同 tRNA 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 |
D.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
23.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
A.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B.基因突变可以形成原有基因的多种等位基因 |
C.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D.DNA 复制、转录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25.
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 RNA,该 RNA 能作为 mRNA 翻译部分蛋白质,如 RNA 复制酶等。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病毒生命活动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
B.该病毒为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 |
C.病毒蛋白质的合成需要 RNA 复制酶的催化 |
D.该病毒的 mRNA 在翻译过程中存在 T 与 A 配对 |
26.
某种 RNA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染色体 DNA 中。物质 Y 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 Y 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该病毒 RNA 的转录 |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
C.抑制该 RNA 病毒的逆转录 | D.抑制该病毒 RNA 的自我复制 |
28.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实验中,F1 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确定这对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
B.可以确定显性基因是暗红色基因 |
C.两组杂交子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
D.F1雌雄性个体交配,两组 F2雄蝇中暗红眼均占 3/4 |
29.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关于杂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
C.豌豆是严格自交植物,自然界的豌豆品种基本为纯种 |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30.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下列相关实验方案和结论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将一组噬菌体同时用32P 和35S 标记后再去侵染细菌 |
B.用32P 和35S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长时间保温培养 |
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得出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
31.
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B.使 R 菌发生转化的 DNA 分子含有与荚膜形成相关的基因 |
C.R 菌转化为 S 菌后,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总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
D.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蛋白质等物质不是转化因子 |
32.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
B.一条染色体上一定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
C.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的片段都是基因 |
D.所有细胞均含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都能表达 |
33.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核 DNA 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 DNA 分子均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B.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一般能与两个磷酸分子相连 |
C.DNA 分子的全部碱基中,若 C 占 30%,则 A 占 20% |
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 A、T 碱基以氢键连接 |
34.
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研究,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 |
B.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研究破解了遗传密码 |
D.逆转录和 RNA 复制过程的发现直接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 |
35.
下列有关双链 DNA 分子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
B.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 与 U 配对,G 与 C 配对 |
C.DNA分子复制过程是先完全解旋后开始碱基配对形成子链 |
D.真核细胞内 DNA 的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
37.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 ,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 100 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 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过程 |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 DR 约占 1/2 |
D.从①~③中随机各抓取 1 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8 种 |
38.
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基因 A、a 与B、b 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 2 种精细胞 |
C.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 ABC 或 abc |
D.该个体与另一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9:3:3:1 |
39.
下列关于孟德尔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杂交实验时应在母本开花时进行人工去雄、套袋处理 |
B.统计学方法主要用于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
C.进行测交实验也分正交和反交两组进行 |
D.F1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可以否定融合遗传 |
40.
下列对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指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类型,例如牛的细毛与短毛 |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 |
C.所有的基因都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受基因型控制 |
41.
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 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 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 1:2:1,如果将 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白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中红色花所占比例为( )
A.1/2 | B.1/4 | C.1/6 | D.1/9 |
42.
控制某动物体长的三对等位基因 A、a,B、b 和 C、c 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显性基因 A/B/C 对体长的作用相等,且显性基因越多会使该种动物体长越长。让基因型为 AABBCC(体长 14cm)和基因型为 aabbcc(体长 8cm)的该种动物交配产生 F1,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 F2。如果 F2个体数量足够多,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 B.F1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 64 种 |
C.F2中体长为 13cm 的基因型有 6 种 | D.F2 个体的体长最大值是 14cm |
43.
科研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 |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可能出现白色鼠 |
D.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不可能出现三种毛色 |
44.
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具体控制关系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 基因和 B 基因均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 |
B.B 基因上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以提高酶 B 的合成效率 |
C.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 1 种,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 4 种 |
D.深红色眼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子代可产生 4 种表现型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4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