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图表示在25 ℃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 a.b植物,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_____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_____。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 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减少或增加)。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减少或增加)。
(3)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点的位置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M点的位置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1)比较 a.b植物,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_____植物,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_____。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 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减少或增加)。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减少或增加)。
(3)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点的位置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M点的位置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3.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
C.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 |
D.不同生物膜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不同,但脂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同 |
4.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
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 |
B.细胞呼吸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
C.在炎热环境中,细胞呼吸将显著减弱以减少产热 |
D.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需用溶于浓硫酸的高锰酸钾检测 |
6.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的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
B.乳酸菌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物质氧化过程完全相同 |
C.甲状腺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无关 |
D.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 |
7.
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
8.
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染色单体 |
C.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是丙图细胞 |
D.该器官一定是哺乳动物的睾丸 |
9.
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 )
A.白眼♀果蝇×白眼♂果蝇 | B.杂合红眼♀果蝇×红眼♂果蝇 |
C.白眼♀果蝇×红眼♂果蝇 | D.杂合红眼♀果蝇×白眼♂果蝇 |
10.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
B.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
C.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
D.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
11.
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无芒×♀有芒(♂AA×♀aa) |
B.♂无芒×♀有芒(♂Aa×♀aa) |
C.♂无芒×♀无芒(♂Aa×♀Aa) |
D.♂无芒×♀无芒(♂AA×♀Aa) |
12.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 B.1:2 | C.2:1 | D.3:1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