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在有氧条件下,将糖类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能量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3)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并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4)控制人体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中,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的[ ]________和[ ]________中也有少量DNA存在。
(5)在低等植物细胞中存在,而在高等植物中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6)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执行不同功能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7)图中这两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上所存在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性。但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使得这两者之间具有________性。
(8)由于这两种细胞都具有[ ]________,因而都属于________(真核或原核)细胞。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在有氧条件下,将糖类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能量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3)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并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4)控制人体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中,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的[ ]________和[ ]________中也有少量DNA存在。
(5)在低等植物细胞中存在,而在高等植物中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6)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执行不同功能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7)图中这两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上所存在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性。但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使得这两者之间具有________性。
(8)由于这两种细胞都具有[ ]________,因而都属于________(真核或原核)细胞。
2.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__]和[ ________]。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 ]__________;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
(4)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1)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__]和[ ________]。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 ]__________;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
(4)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3.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H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I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其生理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来自于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叶片的气孔结构排到大气中的。
(4)图中C在叶中的形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D物质所含的能量最后贮存到_____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6)如果将一株在光下的植物,突然转移到黑暗的地方,则图中哪一种物质的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图中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H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I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其生理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来自于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叶片的气孔结构排到大气中的。
(4)图中C在叶中的形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D物质所含的能量最后贮存到_____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6)如果将一株在光下的植物,突然转移到黑暗的地方,则图中哪一种物质的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
A.F | B.D | C.J | D.G |
(8)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8题)
5.
下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温度为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N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N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适当提高了温度 |
B.在N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增加了CO2浓度 |
C.图中M点与N点相比较,M点时叶绿体产生的[H]少 |
D.K点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
6.
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
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ATP,②过程需要消耗ATP |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
10.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囊泡,用于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OPⅠ及COPⅡ膜的主要成分与核膜相同 |
B.COPⅠ主要是将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动到线粒体 |
C.COPⅡ与乙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
D.从乙转运到溶酶体的“货物”包括多种水解酶 |
11.
如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以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
B.甲图中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运输速率会变慢 |
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只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 |
D.乙图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
13.
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574、574、574 | B.570、570、570 |
C.570、4、4 | D.574、4、4 |
14.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所运用的原理是
A.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而推知RNA的分布 |
B.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而推知DNA的分布 |
C.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
15.
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 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 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 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A. 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 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 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16.
下列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④多肽 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①③④⑤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④多肽 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①③④⑤
18.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
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
20.
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
④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
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
④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
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
21.
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组成核酸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T4噬菌体 | B 烟草叶肉细胞 | C 烟草花叶病毒 | D 碗豆根毛细胞 |
碱基 | 5种 | 5种 | 4种 | 8种 |
核苷酸 | 5种 | 8种 | 8种 | 8种 |
五碳糖 | 1种 | 2种 | 2种 | 2种 |
A.A | B.B | C.C | D.D |
3.选择题- (共3题)
22.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blank#}1{#/blank#},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blank#}2{#/blank#}”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23.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blank#}1{#/blank#},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汉武帝在位时期,实施“{#blank#}2{#/blank#}”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