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天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121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5

1.非选择题(共7题)

1.
请问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入下表所示:
实验组
5分钟后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后

0.3g/mL的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g/mL的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mol/L的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表中适宜该实验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x、y、z中代表质壁分离状态的是_________。
(2)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影响根失细胞的分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
可可碱浓度

(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1
0
3.73
3.04
0.69
0.1
2.90
2.16
0.74
0.5
2.10
1.72
0.38
1.0
1.96
1.72
0.24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①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______;龙胆紫溶液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着色,便于观察其行为和数目变化。
②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l.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______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下图是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作用的三个装置。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________ 。根据乙装置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可判定种子萌发过程是否进行呼吸: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作用是否产生____。
2.
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A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B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1)图A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 。
(2)图B中类型c的细胞对应图A中的细胞有______。
(3)图B类型b的细胞含_________ 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B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图B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只体情况是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3.
图甲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该细胞内部分细胞器的物质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能发生减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中的A和C分别对应图甲中的___ 、______(填序号),采用_____法可分离得到这些细胞器。
(3)若图甲细胞为分泌细胞,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所形成囊泡的膜来自图甲中_______(填序号),若细胞器④不断从③上脱落下来,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4)若图甲细胞为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的 ___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4.
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 (—种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请分析并回答:

(1)胆固醇合成后以LDL的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结构的______ 特点有关。
(2)从图分析可知,细胞内过多的胆固醇可作信息,使细胞通过①、②和③三条途径调节胆固醇的含量,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其中①②③调节作用分别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3)姜黄素是降脂中药姜黄的提取物,科学家为研究姜黄素的降脂机理,设计实验研究姜黄素对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LDL受体的影响。
第一步,取小鼠的巨噬细胞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放入C02培养箱中,在适宜的______条件下进行增殖培养,为避免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应_______ 。
第二步:分别用含姜黄素浓度为0.3ug/mL、0.6ug/mL、0.9ug/mL的培养液培养巨噬细胞,对照组则用 _______培养,每组5个样本,每个样本中巨噬细胞数该为5.0×105
第三步:培养2天后,将样本经一系列处理,再分别用仪器测定毎组的光密度值(光密度值与LDL受体数量呈正相关)。
实验结果如下:

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5.
用某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_____,该产物可与___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该实验中以___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是___。
(3)若在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10℃,那么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___。
(4)若在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___,原因是___。
(5)若要进—步探究纤维素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___。
6.
蝴蝶兰是一种观赏植物,因其美观、耐寒、易于栽培而备受青睐,某科研团队为研究蝴蝶兰的耐旱机理,测得该植物正常和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日变化曲线如图甲;图丙为蝴蝶兰在干旱时CO2固定模式(即CAM途径,景天科酸代谢)。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正常条件下P点时刻蝴蝶兰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中的A为图甲中Q点时刻叶肉细胞中的CO2气体扩散示意图,请参照此图在图一般中的B中表示出P点时刻蝴蝶兰叶肉细胞CO2气体流动的示意图___。
(2)比较图甲中的两条曲线,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吸收CO2的特点是___。
(3)根据图丙可知,蝴蝶兰夜间吸收的CO2以化合物___的形式储存;白天释放CO2,通过光反应提供的___完成卡尔文循环(暗反应)。
(4)栽培蝴蝶兰欲使其较快生长,应避免长期干旱,原因是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夜间会出现___。
7.
Ml溶瘤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 ,体外培养时霱要配制合成培养基,通常还需加入___,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
(2)由图甲可知:Ml溶瘤病毒选择性感染癌细胞的原因是____,癌细胞凋亡与____(细胞结构)密切相关。
(3)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乙所示,其中①〜⑤不同种酶,其中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的酶有_____(填序号)。
(4)已知癌细胞大量摄入葡萄糖用于细胞呼吸,但其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与正常细胞却大体相当据图乙可知癌细胞有氧条件下呼吸方式是_____,ATP没有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代谢中产生大量的_____等物质。
(5)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癌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抑制它的生长。与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
A.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可使癌细胞正常生长
B.糖类是包括癌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C.切断肿瘤细胞的“糖路”,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D.谷氨酰胺可能用于合成癌细胞的葡萄糖载体蛋白

2.单选题(共15题)

8.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染色或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花生油最好选苏丹IV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B.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作用后颜色由无色变为灰绿色
C.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快慢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用台盼蓝染液进行染色,可鉴别酵母菌细胞的死活
9.
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10.
细胞呼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B.动物细胞内过程①和③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C.植物细胞进行过程②需要消耗H2O和O2
D.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过程①和④
11.
下列化合物的组成中,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A.纤维素、胰岛素B.ADP、磷脂
C.丙酮酸、核苷酸D.抗体、酶
12.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都具有生物膜,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13.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若图示为突触后膜,则兴奋的传递与③有关
C.①和③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
D.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处理该膜,则会影响K+的运输
14.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核仁控制着细胞代谢
B.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C.不同细胞的核孔数量不一定相同
D.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质的进出有选择性
15.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菜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
B.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C.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a、b、f
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b内能将葡萄糖分解
16.
图甲为ATP的结构,图乙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乙中反应向右进行时,此反应与吸能反应紧密联系
C.细胞内ATP与ADP快速转化体现了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图甲方框部分是HIV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之一
17.
如图表示葡萄糖的某种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的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运输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图运输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18.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入低浓度KNO3溶液中,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吸水膨胀,每隔一段时间测定细胞液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开始时可观察到无色较大区域的细胞质基质B.AB段下降的原因是细胞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离子的速率
C.B点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恰好相等D.BC段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
19.
某兴趣小组釆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B.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C.在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变成紫色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进行溶解
20.
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的含量在细胞中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B. 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
C. 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备特定功能
D. 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21.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甲中染色体组数最多,便于观察染染色体形态
B. 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
C. 交叉互换会导致细胞丁移向两极的基因成不同
D. 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
22.
如图是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核DNA含量相同
B. 甲、乙和丙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2条染色体
C. 根据乙细胞可判断该细胞取自雄性动物
D. 丙细胞中基因A和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3.多选题(共3题)

23.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DP分子中只含有—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24.
如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属于生物膜系统
B.结构③能增人细胞膜的面积
C.⑤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⑥具有全透性
D.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
25.
如图为某动物卵原细胞(染色体数日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示意图,M、m、N、n为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②、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图示过程中未发生变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A.①③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a
B.②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与③细胞相同,与①细胞的不同
C.正常情况下,基因M与m、N与n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与图中卵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细胞的基因型是mN、mn、MN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7道)

    单选题:(15道)

    多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