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沪科版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生命科学(同步测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1210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7

1.非选择题(共3题)

1.
有A、B、C三台显微镜,其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A为5×、10×;B为15×、10×;C为8×、4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_____台;
(2)若视野较暗,应该调节__________;
(3)视野中有物象,但模糊不清,应调节___________。
2.
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视野中发现有异物,如果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异物也移动,并向_________移动,说明异物在_________上,可用_________擦去;若移动载玻片,异物不动,表示异物可能在_____或____上,再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原处,说明异物在___上,应用___轻轻擦去。
3.
材料:在南太平洋新几内亚岛土著福鲁族中,曾流行着一种神秘而可怕的疾病“库鲁病”。丹尼尔.盖都塞克深入役区寻找导致此病的病原体。
开始他认为病原体可能是细菌或病毒,他发现当地有一种风俗,分吃死人的脑片,一次,他将偷偷带回来的脑片研碎,取出一部分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和病毒,但什么也没有找到。忽然,他若童心萌发似地尝试进行一次新的实验,从培养液中抽取一些蛋白质颗粒的悬浮液,注入到猩猩的脑子里。蛋白质会成为病原体吗?好奇心促使他进行了这项实验。观察一直持续了近两年。终于,在第21个月,猩猩发病了,症状与库鲁病几乎相同。他立刻从猩猩的脑组织中取出一小片,研磨后进行了仔细的过滤,排除了细菌留下的可能,再用核酸分解酶处理,使病毒也不可能留下,只剩下蛋白质部分。他把这些蛋白质悬浮液再注入到另一头猩猩的脑中,30个月后,那头猩猩果然也患上库鲁病。如果事先把上述蛋白质悬浮液用蛋白分解酶处理后,再注入给猩猩,则猩猩不会发病。由此,盖都塞克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库鲁病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通常的病毒,而是一种由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朊病毒。由此,他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问题一:从盖都塞克的研究历程中,请你归纳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从盖都塞克的研究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4题)

4.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左上方有一细胞,要使该细胞移至视野正中央,装片应该移动的方向是(    )
A.右下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上方
5.
要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某脂肪油滴,转换到高倍镜继续观察,则必须将
它移至视野中去,目的是使(    )
A.视野变大B.视野明亮C.目标在视野里D.物象清晰
6.
作为一门学科,生命科学具有很强的 (    )
A.实验性B.操作性C.描述性D.理论性
7.
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是 (    )
A.水稻基因组计划B.人类基因组计划
C.人类脑计划D.人类可持续发展计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