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面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的组合为_______,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
(2)在观察中,③和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_______)

(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的组合为_______,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
(2)在观察中,③和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_______)
A.物镜上 | B.目镜上 | C.装片上 | D.反光镜上 |
2.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
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搔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性处理破坏病羊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有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材料3 1997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因发现了一种新生物——朊病毒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朊病毒实际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它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SC),(PrPSC)胁迫PrPC转化为PrPSC,从而实现了蛋白质→蛋白质,并产生病理效应,使生物个体致病。
(1)“疯牛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其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2)“疯牛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饲喂了___________饲料。
(3)与病毒相比,朊病毒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主要在于___________,把它列入生物体的范畴,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的。
(4)简要阐述朊病毒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1 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
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搔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性处理破坏病羊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有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材料3 1997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因发现了一种新生物——朊病毒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朊病毒实际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它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SC),(PrPSC)胁迫PrPC转化为PrPSC,从而实现了蛋白质→蛋白质,并产生病理效应,使生物个体致病。
(1)“疯牛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其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2)“疯牛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饲喂了___________饲料。
(3)与病毒相比,朊病毒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主要在于___________,把它列入生物体的范畴,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的。
(4)简要阐述朊病毒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3.
下列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 |
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
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
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 |
4.
看到放大低倍镜视野中某一物像时,当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后,无论如何调整,在高倍镜视野中都找不到要放大的物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标本不在视野中 | B.高倍镜是坏的 |
C.物镜镜头没有转换到位 | D.目镜镜头是坏的 |
8.
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上能够清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9.
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①④ | B.①③①④ | C.②④①③ | D.③④②① |
10.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不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 ( )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