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 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 1 和滤液 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 U 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 1 和滤液 2 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滤液 1 和滤液 2 分别倒入 U型管的 A、B 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 U 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 1 和滤液 2 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滤液 1 和滤液 2 分别倒入 U型管的 A、B 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2.
如图Ⅰ—Ⅳ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图中___________(填Ⅰ—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图中结构③表示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___________(填Ⅰ—Ⅳ)。
(5)图中的___________(填Ⅰ—Ⅳ)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该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的某些蛋白质可通过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1)从结构上看,图中___________(填Ⅰ—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图中结构③表示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___________(填Ⅰ—Ⅳ)。
(5)图中的___________(填Ⅰ—Ⅳ)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该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的某些蛋白质可通过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2.单选题- (共23题)
3.
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A处上升,B处下降 | B.A、B两处都下降 |
C.A处下降,B处上升 | D.A、B两处都不变 |
4.
生活在水深200m海洋中的电鳗能通过发出高达5000V的生物电,击昏敌害、保护自己、获取食物.电鳗发生生物电的能量直接来自 ( )
A.脂肪的分解 | B.ATP的分解 |
C.蛋白质的分解 | D.葡萄糖的分解 |
5.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下列相关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将双缩脲试剂A和B等量混合后,加人待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样液呈现紫色; |
B.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III染液染色后,可以滴1~2滴50%酒精洗去浮色: |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健那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可将其染成蓝绿色: |
D.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使重铬酸钾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
6.
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夜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并向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甲 | B.丙 |
C.甲和乙 | D.丙和乙 |
7.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运输效率随细胞的生长而降低 |
B.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 |
C.癌细胞中的抑癌基因的生理功能为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 |
9.
植物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中期有16个着丝点,则该植物细胞在下一时期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依次是 ( )
A.16、32、32 | B.32、32、32 | C.32、0、32 | D.16、0、32 |
11.
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城区居民家中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无法正常饮用,据调查是由于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等因素导致蓝藻爆发。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
B.蓝藻体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
C.蓝球藻、颤藻、褐藻和衣藻等均属于蓝藻 |
D.蓝藻细胞内能进行蛋白质合成过程 |
12.
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下列有关“蚕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蚕丝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
B.蚕丝服装可以用加酶洗衣粉清洗 |
C.蚕丝形成过程一定有水产生 |
D.蚕丝中一定含有化学元素C H O N P Mg |
16.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质网膜向内连接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 |
B.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
D.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都是相似的 |
17.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成熟的体细胞比动物成熟的体细胞更容易实现全能性 |
B.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
C.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D.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18.
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 |
B.癌细胞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
C.细胞凋亡是特定基因表达,有利于人体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稳态 |
D.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
19.
如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
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
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
D.叶绿体中不可能同时存在甲和丙 |
20.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 B.胞吞、主动运输 |
C.主动运输、胞吞 |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
21.
某人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出了两种化合物A、B,其基本单位分别是a、b,经鉴定a是葡萄糖,B是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A和B合成时都产生了水
B. 若该组织是植物组织,则碘液一定能使A显蓝色
C. 物质B中一定含有氮元素,一定不含有硫元素
D. 可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鉴别物质a和物质b
A. 物质A和B合成时都产生了水
B. 若该组织是植物组织,则碘液一定能使A显蓝色
C. 物质B中一定含有氮元素,一定不含有硫元素
D. 可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鉴别物质a和物质b
22.
一个蛋白质分子由三条肽链构成,共有366个氨基酸,则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分别是()
A.366 、 3 、363 | B.3、 363、363 |
C.363 、363 3 | D.3、3、363 |
23.
以下选项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A.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
B.①表示固醇,②〜④分别表示胆固醇、脂肪、性激素 |
C.①表示糖类,②〜④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
D.①表示细胞中含DNA的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