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下图甲是兴趣小组利用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图乙为50℃ 时酶B催化纤维素分解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
(2)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据图甲分析酶A和酶B中_____受高温条件的影响更大。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_________。
(3)酶A和酶B能够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还原糖,该产物可与_____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4)若改用等量的酶A进行图乙对应的实验,请在图乙中画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图)

(1)据图甲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
(2)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据图甲分析酶A和酶B中_____受高温条件的影响更大。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_________。
(3)酶A和酶B能够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还原糖,该产物可与_____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4)若改用等量的酶A进行图乙对应的实验,请在图乙中画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图)
2.
下图为毛白杨和云杉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a时,毛白杨将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O2,此时云杉生理状态的特点是_____。
(2)光照强度为b时,毛白杨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
(3)光照强度为d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因素是_____。
(4)能否比较图中c点光照强度下两植物光合速率大小的关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1)光照强度为a时,毛白杨将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O2,此时云杉生理状态的特点是_____。
(2)光照强度为b时,毛白杨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
(3)光照强度为d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因素是_____。
(4)能否比较图中c点光照强度下两植物光合速率大小的关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3.
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填图中数字)。图中⑤运输的氨基酸是_____。
(2)生理过程b需要的酶是_____,过程c表示_____,需要的原料是_____。
(3)若图中①共含10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放在仅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个,全部子代DNA 中含14N的有_____个。
(4)若图①中某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c过程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酪氨酸,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_____。

(1)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填图中数字)。图中⑤运输的氨基酸是_____。
(2)生理过程b需要的酶是_____,过程c表示_____,需要的原料是_____。
(3)若图中①共含10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放在仅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个,全部子代DNA 中含14N的有_____个。
(4)若图①中某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c过程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酪氨酸,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_____。
4.
在调查某地区中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时发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并已怀孕。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以上信息判断 , 该遗传病是_________病,理由是_____。
(2)患病儿子的初级精母细胞致病基因的个数是_____,次级精母细胞致病基因的个数是_____。
(3)怀孕的女儿生出一个表现型正常但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_____。若女儿体内的胎儿是男性,则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理由是_____。
(1)结合以上信息判断 , 该遗传病是_________病,理由是_____。
(2)患病儿子的初级精母细胞致病基因的个数是_____,次级精母细胞致病基因的个数是_____。
(3)怀孕的女儿生出一个表现型正常但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_____。若女儿体内的胎儿是男性,则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理由是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5.
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几个去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细胞是机体中保持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 |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 |
C.机体出现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 |
D.组织细胞的凋亡受基因调控,对机体正常发育是有利的 |
6.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的亲水端朝向内侧,亲脂端则朝向外侧 |
B.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上的磷脂和部分蛋白质能运动 |
C.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他生物膜不是 |
D.载体蛋白主要位于膜的外侧,糖蛋白主要位于膜的内侧 |
7.
科学家在南极湖泊的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环状DNA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 |
B.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
C.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
D.与酵母菌相比,根本区别是该细菌没有众多的细胞器 |
9.
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 h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能证明:

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0.
线粒体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具有基质,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 |
B.二者都含有DNA和RNA |
C.二者都由两层膜包被而成,其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
D.二者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气体的交换 |
11.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
B.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mRNA相同,蛋白质种类则有区别 |
C.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
13.
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能控制细胞遗传和代谢 |
B.能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的酶是在溶酶体中合成的 |
C.核仁与tRNA的合成有关 |
D.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14.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直接口服会失去其生理作用,而ATP口服则不会 |
B.酶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而不能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
C.酶可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
D.ATP的结构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对应的的部分材料用具,正确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过氧化氢酶、H2O2溶液 |
B.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
C.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甲基绿染液 |
D.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脂肪——NaOH溶液,CuSO4溶液 |
18.
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磷酸与五碳糖交替排列,双链反向平行 |
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
C.DNA分子中碱基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 |
D.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为 A:T:G:C=2:1:4:3 |
19.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须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须的。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推测,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不正常的可能性是
A.3/16 | B.4/6 | C.7/16 | D.9/16 |
20.
二倍体植物甲(2n=16)与乙(2n=20)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子代幼苗丙,该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了可育植株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幼苗丙为单倍体,自然成熟后是不育的 |
B.秋水仙素能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C.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不同 |
D.植株丁自交产生的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 |
21.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数学模型” |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 |
D.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杂合子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 |
3.多选题- (共6题)
22.
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依靠光合作用合成ATP,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
C.一般来说,动物细胞呼吸停止便不能合成ATP,细胞代谢就此终结 |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23.
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植物的品种 |
B.15℃时P1、P2单位时间制造的葡萄糖相等 |
C.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为25℃ |
D.在25~40℃范围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 |
24.
根据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Ⅱ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 |
B.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 |
D.一般来说,雄体产生精子与雌体产生卵细胞的数目比为1:1 |
26.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在视野中找到分生区细胞 |
B.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也会影响细胞分裂 |
C.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着色 |
D.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绝大多数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