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图1表示将某高等植物幼苗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叶肉细胞中C5的相对含量随细胞间隙CO2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图2为将该高等植物置于一定条件下,根据CO2的吸收速率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C和30°C。回答下列问题。

(1)实脸过程中,叶肉细胞内消耗NADPH的场所是________。图1中,A
B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植物的代谢。图2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小于5时,适当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有利于温室内该植物的增产。
(3)图2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当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15°C与25°C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M⒉,结果应为M1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⒉。
(4)图2中,若将温度从25°C提高到30°C(其他条件不变),则25°C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中,理论上b点将向_________(填“右”或“左”)移动。

(1)实脸过程中,叶肉细胞内消耗NADPH的场所是________。图1中,A

(2)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植物的代谢。图2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小于5时,适当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有利于温室内该植物的增产。
(3)图2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当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15°C与25°C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M⒉,结果应为M1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⒉。
(4)图2中,若将温度从25°C提高到30°C(其他条件不变),则25°C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中,理论上b点将向_________(填“右”或“左”)移动。
2.
绿斑螳螂的眼型由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DD为大眼,Dd为小眼,dd为无眼。眼色由等位基因E/e控制,红眼对褐眼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DdEe的绿斑螳螂个体自由交配,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小眼突变绿斑螳螂雄性个体,其体细胞中基因D、d所在的两条染色体中有一条存在片段缺失,已知含有缺失片段染色体的精子约有50%不育。为了确定存在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是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还是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请设计杂交实验。(要求写出①实验步骤及②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
(1)基因型为DdEe的绿斑螳螂个体自由交配,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小眼突变绿斑螳螂雄性个体,其体细胞中基因D、d所在的两条染色体中有一条存在片段缺失,已知含有缺失片段染色体的精子约有50%不育。为了确定存在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是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还是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请设计杂交实验。(要求写出①实验步骤及②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
3.
基因工程能够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可通过PCR进行扩增,简要叙述扩增目的基因的大致过程:目的基因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__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Tap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在PCR过程中,两个引物是___________的结合位点,也是子链延伸的起点,dNTP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p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这种方法的目的是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该过程采用显微注射器直接将_________注入到受精卵细胞中。
(4)“中心法则”是基因工程兴起的基础理论之一,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阐明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用
连接)。
(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可通过PCR进行扩增,简要叙述扩增目的基因的大致过程:目的基因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__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Tap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在PCR过程中,两个引物是___________的结合位点,也是子链延伸的起点,dNTP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p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这种方法的目的是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该过程采用显微注射器直接将_________注入到受精卵细胞中。
(4)“中心法则”是基因工程兴起的基础理论之一,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阐明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用

2.单选题- (共18题)
4.
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采用“类比推理”法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 |
B.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低温促进了着丝点分裂 |
C.梨和甘蔗富含糖类且组织颜色较浅,均是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
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无需另设对照组 |
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
B.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
C.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 |
D.内环境中的丙酮酸氧化分解供能,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
6.
用蓝色光脉冲可促进Brn2基因表达出Brn2蛋白,当Brn2蛋白足够多时,干细胞就会快速转化为神经元,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干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可能同时发生 |
B.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体现了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
C.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核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D.Brn2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
8.
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细胞排出乙醇的方式与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方式 |
B.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Na+内流的方式 |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 |
D.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式 |
9.
研究人员从青霉菌中提取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等量且足量)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内其产物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15~50°C之间 |
B.45°C条件下,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提高酶活性 |
C.55°C条件下,可通过增加酶量提高产物的相对含量 |
D.45°C条件下比40°C条件下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明显 |
10.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方法或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 |
B.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 |
C.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可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
D.核移植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功能 |
11.
图为某一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两类色素位于甲的外膜上 |
B.乙产生的ATP可用于甲中H2O裂解释放O2的过程 |
C.O2充足时,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后,可进入乙彻底氧化分解 |
D.乙中的ATP主要在内膜上生成 |
12.
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N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 B.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五碳糖中 |
C.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含有N元素 | D.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含有N元素 |
13.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以外源DNA为模板,该系统应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 |
B.若以外源mRNA为模板,应向该系统中添加氨基酸作为原料 |
C.该系统中添加的tRNA种类数必须与组成目标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相等 |
D.该系统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有中心法则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14.
某DNA分子上的K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合成的mRNA上一个碱基G变成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后,K基因中的嘧啶类脱氧核苷酸比例下降 |
B.突变后,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不变 |
C.突变后,参与翻译过程的tRNA的种类数可能不变 |
D.该突变可能改变该种生物的基因频率,为进化提供原料 |
15.
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研究人员拟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种(gg)和水稻抗病基因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种(GGRR),育种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②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 |
B.过程①与过程②操作顺序互换,对育种结果没有影响 |
C.过程①诱发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
D.过程②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
16.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子代 |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
C.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结构,但可能改变DNA的分子结构 |
D.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
17.
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与甲病相关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0%;与乙病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I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且两家族均无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群中甲病患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4个A基因 |
B.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
C.Ⅳ1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3/64 |
D.乙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b基因的频率 |
18.
下列关于格里非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 |
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细胞分化 |
C.S型菌再次进入小鼠体内可刺激相关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
D.S型菌的DNA被DNA酶水解后,仍可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
19.
科学家获得一种突变蚊子。已知突变型与野生型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突变雄蚊与野生型雌蚊交配,F1全为突变型,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为9: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野生型只有一种基因型 | B.F2中有四种基因型致死 |
C.F1均为杂合子 | D.F2中杂合子比例为2/5 |
20.
图为来自基因型为AAEe的生物个体的某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B.该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
C.该细胞在分裂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 | D.该细胞能产生三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