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很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有葡萄糖的合成,还有淀粉和蔗糖生成。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一、图二、图三所示(Pi代表无机磷酸,三碳糖磷酸进一步转化形成葡萄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所体现的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是___________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O2产生于类囊体膜内,[H]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磷酸转运器位于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绿体中Pi除参与ATP的合成、碳同化循环还会参与_________(物质)的合成。图一中的(CH2O)在图三中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一中所体现的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是___________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O2产生于类囊体膜内,[H]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磷酸转运器位于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绿体中Pi除参与ATP的合成、碳同化循环还会参与_________(物质)的合成。图一中的(CH2O)在图三中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其植株的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高茎和矮茎由基因D、d控制,高茎为显性。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诱变育种,在用物理方法如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中保留____________个体,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筛选,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上述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 F1 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育种过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二倍体纯合植株,其中有大约_______(几分之几)为抗病矮茎可选作品种。
(1)若采用诱变育种,在用物理方法如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中保留____________个体,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筛选,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上述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 F1 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育种过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二倍体纯合植株,其中有大约_______(几分之几)为抗病矮茎可选作品种。
2.单选题- (共12题)
5.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
6.
人成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种骨形态发生蛋白,该蛋白质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只存在于部分组织细胞中 |
B.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表达需RNA聚合酶的参与 |
C.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线粒体和葡萄糖直接供能 |
D.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表达离不开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 |
7.
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
B.生物体呼吸作用所吸收的氧气可用来直接产生二氧化碳 |
C.跑步时,人体的能量直接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
D.生物体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合成,吸能反应依赖ATP水解 |
8.
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借助线粒体 |
B.若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则说明细胞已发生癌变 |
C.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甘蔗中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 |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与外部环境边界的主要成分 |
9.
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
10.
科学家研究发现,叶绿体中色素接受了太阳光的能量后,激发了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将水光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产物是[H]和氧 |
B.水的光解速率与色素含量、光照强度等有关 |
C.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光能 |
D.水光解产生的[H]和氧,可在细胞中直接参与有氧呼吸 |
1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里的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进化的内因是害虫个体之间存在抗药性的差异 |
B.中国人培育了种类繁多的金鱼,在培育过程中金鱼进化的外因是人工选择 |
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
D.两个种群之间通常不发生基因交流 |
12.
下图为一个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图。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该图表示( )


A.有丝分裂后期 |
B.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
C.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核基因有可能不同 |
D.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
13.
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中,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
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发生 |
C.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对生物的遗传不利 |
D.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有2对同源染色体 |
1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