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109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

1.非选择题(共4题)

1.
对于食物我们不会陌生,那么有关饮食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1)豆浆是中国人喜爱的饮品,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
为了鉴定豆浆中含有蛋白质,可以选用适量_________试剂与一定量豆浆混合,出现_______色,则说明豆浆中含有蛋白质。
(2)大多数人喝豆浆喜欢加入适量的蔗糖,绵滑香甜非常爽口。蔗糖是由_______三类元素构成,蔗糖属于糖类中的___________(单糖、二糖或多糖)。可被水解成________和______两种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3)黄瓜做为爱美人士的“减肥餐”,其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有效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_____,同时其中的________(一种植物独有的多糖)对促进胃肠蠕动和加快排泄、降低胆固醇有一定的作用。其果肉细胞中的水主要存在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黄瓜拌糖后,该细胞器中的水分子至少要经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后渗出到盘中。
2.
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______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_______________(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环状七肽,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________个氮原子位于肽键上。该化合物具有10个氧原子,其中________个氧原子位于R基上。
(3)控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是________,构成它的单体是__________,该物质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内。
3.
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载体——SGLT1和GLUT2,其工作机理如图1所示;纽约大学的George.L.Kellett测定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的这两种载体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通过SGLT1以________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也可以通过GLUT2以________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其中主动运输葡萄糖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___。以上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绒毛上皮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根据图2分析,SGLT1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运输葡萄糖。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 mM时,随着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靠提高________(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速率来增加葡萄糖的吸收。
4.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囊泡,用于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细胞器名称)。除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
(3)COPⅡ囊泡负责从甲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5)发达的细胞内膜结构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对于细胞代谢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25题)

5.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
6.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B.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科研上鉴别细胞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凡是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表面的甲胎蛋白等蛋白质会增加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细胞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7.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人--鼠细胞的融合试验 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
8.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键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故线粒体在键那绿染液中可一直维持活性
②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③用硝酸钾溶液处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④脂肪的鉴定实验用苏丹Ⅲ和苏丹Ⅳ,实验现象不同,但实验结果、结论相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以下实验方法不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苏丹Ⅲ鉴定大豆种子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B.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
D.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藻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分布情况
10.
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D.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1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 min的现象
再过5 min
滴加清水5 min

物质量浓度为0.3/(mol·L-1) 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物质量浓度为0.5/(mol·L-1) 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物质量浓度为1/(mol·L-1) 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物质量浓度为1/(mol·L-1) 醋酸溶液
细胞大小
无变化
细胞大小
无变化
细胞大小
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细胞大小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12.
某50肽中有2个丙氨酸(NH2CHCH3COOH),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4个B.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D.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13.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引起人类恐慌,主要是外泄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损害蛋白质、DNA以及细胞的膜结构等。下列有关细胞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B.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S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C.磷脂是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D.细胞中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14.
下列各项中,基本单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DNA,RNA,染色体B.糖原,纤维蛋白原,抗原
C.纤维素,性激素,维生素DD.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
15.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l~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D.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以找到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16.
下列有关细胞和细胞内膜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B.因动物细胞膜可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动物细胞也可渗透吸水或失水
C.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同,功能相似
D.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17.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细胞内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和代谢控制中心B.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和ATP合成
C.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18.
下面关于生物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活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C.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膜通透性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D.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亮—暗—亮的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结构
19.
唾液淀粉酶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方向是(  )
A.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C.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20.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C.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D.区分动物、植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看它是否具有中心体
21.
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 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肽键总数是(  )
A.17B.18C.19D.21
22.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23.
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24.
下面关于多姿多彩的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是人工合成了生命
B.培养皿里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C.发菜属于蓝藻,细胞群体呈黑蓝色
D.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25.
铁人中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下面有关学校提倡饮食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学生因需额外补充赖氨酸,所以应多食用玉米等谷类蛋白质
B.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变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所以更容易被消化
C.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因此脂肪类食物应适量摄入
D.饮食中过多的摄入动物性食物,胆固醇将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
26.
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①②③④依次为 (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 N、H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C.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27.
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8.
吃火锅,少不了羊肉。但一些出处不明的“羊肉卷”却充斥着鸡鸭猪肉等。那么鉴别生物物种一般不宜选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B.核苷酸C.DNAD.RNA
29.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