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5题)
1.
如图是人体细胞内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联系简图,物质甲、乙、丙均为大分子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物质甲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则单体1是____________。
(2)若物质乙是细胞结构蛋白,物质丙是遗传物质,则单体2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的不同,物质丙分布在人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
(3)细胞内可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作用的物质是上图的____________。
(4)若物质乙和物质丙组成结构丁,结构丁是原核细胞与人体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则结构丁是___________(填功能),物质丙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__种。

(1)若物质甲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则单体1是____________。
(2)若物质乙是细胞结构蛋白,物质丙是遗传物质,则单体2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的不同,物质丙分布在人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
(3)细胞内可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作用的物质是上图的____________。
(4)若物质乙和物质丙组成结构丁,结构丁是原核细胞与人体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则结构丁是___________(填功能),物质丙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__种。
2.
科研人员在不同供磷水平下研究2个甘蔗品种(分别为ROC22、YT236)的光合作用特性和甘蔗的科学施肥,他们设置浓度分别为0 mmol·L-1(无磷P0)、0. 1 mmol·L-1(低磷P0. 1)、l mmol·L-1(高磷P1)的KH2PO4水溶液连续浇灌甘蔗,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其茎内的二糖主要是__________。甘蔗从土壤中吸收磷元素后,磷元素参与合成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2)测定甘蔗叶绿素含量时,科研人员选用丙酮和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1的混合液浸提叶片24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其他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图可知,供磷组甘蔗叶绿体中C3的合成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不供磷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磷肥可以__________甘蔗的生长,根据实验结果,你对YT236甘蔗品种的科学施肥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其茎内的二糖主要是__________。甘蔗从土壤中吸收磷元素后,磷元素参与合成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2)测定甘蔗叶绿素含量时,科研人员选用丙酮和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1的混合液浸提叶片24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其他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图可知,供磷组甘蔗叶绿体中C3的合成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不供磷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磷肥可以__________甘蔗的生长,根据实验结果,你对YT236甘蔗品种的科学施肥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宫颈癌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妇科癌症,对各类宫颈癌组织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显示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HPV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__________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将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HPV属于__________致癌因子。
(2)与正常体细胞相比,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填“较短”或“较长”)。检测某个培养中的人正常的体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__________。
(3)顺铂是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药物,可以诱导宫颈癌细胞发中凋亡。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藜芦醇有利于癌症的治疗。为了研究藜芦醇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效果,请以宫颈癌Hela细胞和相关药物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提示:细胞凋亡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1)HPV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__________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将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HPV属于__________致癌因子。
(2)与正常体细胞相比,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填“较短”或“较长”)。检测某个培养中的人正常的体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__________。
(3)顺铂是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药物,可以诱导宫颈癌细胞发中凋亡。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藜芦醇有利于癌症的治疗。为了研究藜芦醇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效果,请以宫颈癌Hela细胞和相关药物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提示:细胞凋亡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4.
如图甲、乙表示两种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图丙是图乙中a的放大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转录和翻译能同时进行的是图__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细胞。
(2)转录过程可以准确地把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转录开始时,DNA分子中的_________断裂。要编码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与密码子有关,密码子是指__________,图甲、乙所示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核糖体和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_____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携带多肽的tRNA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不同的tRNA结合位点。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这些核糖体形成的肽链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转录和翻译能同时进行的是图__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细胞。
(2)转录过程可以准确地把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转录开始时,DNA分子中的_________断裂。要编码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与密码子有关,密码子是指__________,图甲、乙所示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核糖体和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_____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携带多肽的tRNA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不同的tRNA结合位点。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这些核糖体形成的肽链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果蝇(2N=8)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X染色体上的含眼色基因R的片段移接到任意一条常染色体末端,可产生花斑眼(基因型可能为RXrX、RXrY、RXrXr、RXY);含基因r的片段的移接不能产生花斑眼。现用多只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交配,F1中偶然出现一只花斑眼雌果蝇,该花斑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由此分析,该花斑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控制);圆眼与棒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控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果蝇中,灰身圆眼:黑身圆眼=3:1;雄果蝇中,灰身圆眼:灰身棒眼:黑身圆眼:黑身棒眼=3:3:1:1。
①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中黑身圆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中,黑身棒眼雄果蝇占__________。
②棒眼雌果蝇与经X射线处理过的圆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出现棒眼雌果蝇。经研究发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圆眼雄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基因型为XBX缺的个体表现为圆眼)。让F1中棒眼雌果蝇与未处理的圆眼雄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1)已知X染色体上的含眼色基因R的片段移接到任意一条常染色体末端,可产生花斑眼(基因型可能为RXrX、RXrY、RXrXr、RXY);含基因r的片段的移接不能产生花斑眼。现用多只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交配,F1中偶然出现一只花斑眼雌果蝇,该花斑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由此分析,该花斑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控制);圆眼与棒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控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果蝇中,灰身圆眼:黑身圆眼=3:1;雄果蝇中,灰身圆眼:灰身棒眼:黑身圆眼:黑身棒眼=3:3:1:1。
①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中黑身圆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中,黑身棒眼雄果蝇占__________。
②棒眼雌果蝇与经X射线处理过的圆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出现棒眼雌果蝇。经研究发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圆眼雄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基因型为XBX缺的个体表现为圆眼)。让F1中棒眼雌果蝇与未处理的圆眼雄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5题)
6.
如图是在CO2浓度、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野生型水稻(WT)和STN7激酶突变体(stn7)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曲线示意图,实验条件下植物的呼吸速率保持一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WT和stn7在光照强度低于50![]() |
B.光照强度为800![]() |
C.光照强度超过800![]() |
D.与WT相比,光照强度大于600![]() |
7.
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其中A~D时期为分裂间期。下列分折不正确的是


A.细胞在B~C时期发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不增加 |
B.处于D~E时期的细胞,细胞内的核仁逐渐解体 |
C.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使染色体数在F~G时期加倍 |
D.处于G~H时期的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是处于E~F时期的一半 |
8.
下列关于多细胞生物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时. 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不断增大 |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多能化 |
C.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
D.正在发育的生物体内基本不发生细胞凋亡 |
9.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四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仅涉及两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情况,细胞内的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丙细胞由乙细胞分裂而来,则丙细胞为第二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
B.甲细胞内有四个染色体组,该细胞所处时期的前一时期细胞内发生了基因突变 |
C.丙细胞内一条染色体上有基因R和r,该现象的出现可能源于基因重组 |
D.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RrYy,则该个体的一个性母细胞能产生四种配子 |
10.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幵水,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B.线粒体进行代谢时既消耗水产生水 |
C.在核糖体上生成的水分子,其氢原子均来源于氨基 |
D.活细胞吸收水分子的过程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
11.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含32个氨基酸的链状多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含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特有的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降钙素 |
B.降钙素由高尔基体合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C.氨基酸分子形成降钙素时,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558 |
D.高血磷患者宜口服降钙素,以维持机体血磷含量相对稳定 |
12.
如图是分子甲和分子乙的部分结构以及分子丙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分子甲、乙、丙的化学元素不完全相同 |
B.分子甲、乙、丙均含磷酸二酯键,乙、丙不含氢键 |
C.分子丙连续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可作为乙的单体 |
D.分子乙碱基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均由分子甲决定 |
1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所有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B.成熟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色素,可以吸收和转换光能 |
C.硝化细菌通过线粒体的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 |
D.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但能够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
14.
如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有关 |
B.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和RNA通过③运输到细胞核 |
C.④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D.细胞内的①和⑤都不含磷脂分子或核糖核酸分子 |
15.
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主要由磷脂分子和糖类组成 |
B.细胞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总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C.囊泡可以联系中心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新这些结构的膜成分 |
D.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核和多种具有膜的细胞器,不具有生物膜 |
16.
下列关于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观察核酸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 |
B.滴加0. 3g·mL-1蔗糖溶液后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观察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解离和染色后可观察到染色体和叶绿体的形态 |
D.低温诱导培养的洋葱,其根部同时存在染色体数目正常和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
17.
人进食后,胃壁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逆浓度梯度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H+-K+泵属于载体蛋白,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
C.胃壁细胞分泌H+使胃液的酸性增强,分泌过程不消耗能量 |
D.胃壁细胞质中的H+、K+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胃液中 |
18.
盐酸甜菜碱(BHE)是一种营养添加剂. 某同学研究饲料中添加BHE对幼年刺参消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关于实验方法或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BHE添加量(%) | 蛋白酶活力(U·mg-1) | 淀粉酶活力(U·mg-1) | ||||
30天 | 60 天 | 90 天 | 30天 | 60天 | 90天 | |
0 | 17. 86 | 27. 61 | 39. 88 | 84. 76 | 62. 09 | 51. 09 |
0. 3 | 33. 10 | 35. 11 | 51. 98 | 87. 20 | 64. 05 | 53. 35 |
0. 6 | 35. 87 | 41. 36 | 61. 05 | 90. 66 | 64. 26 | 52. 02 |
0. 9 | 33. 30 | 37. 22 | 52. 32 | 90. 10 | 62. 88 | 51. 44 |
1. 2 | 32. 68 | 33. 79 | 41. 08 | 89. 23 | 58. 98 | 48. 11 |
A.实验中可以使用碘液检测来比较淀粉酶活力的大小 |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HE的添加量,无关变量是时间 |
C.幼年刺参在发育过程中对植物类和肉类食物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 |
D.BHE可以提高幼年刺参的消化能力,最适添加比例为0. 6% |
19.
某同学将活酵母菌和淀粉溶液装进饮料瓶,预留1/3的空间后密封,观察酵母菌发酵的变化并用表格进行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条件 | 原料 | 变化 | 产物 | 呼吸作用场所 |
酵母菌10g(25℃) | 淀粉溶液 | 瓶子膨胀,溶液出现气泡,溶液变暖 | 甲 | 乙 |
A.酵母菌一般不直接以淀粉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 |
B.大量的O2使溶液出现气泡和瓶子膨胀 |
C.有机物经酵母菌发酵后只转化为ATP和热能 |
D.甲为酒精,乙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20.
科研人员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后,检测到两种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be段R型菌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 |
B.S型菌和R型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两者都有多糖类的荚膜 |
C.图乙中的细菌是大肠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的细菌细胞内无放射性 |
D.由图乙的结果可以得出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的结论 |
21.
如图表示天冬氨酸转化成嘧啶核苷酸的酶促反应流程及嘧啶核苷酸含量变化的负反馈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突变后,中间体B的合成一定会受到影响 |
B.图中“?”可表示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会抑制酶1的活性 |
C.上图所示流程可反映出酶具行专一性、高效性 |
D.若酶1~酶5都是蛋白质,则相关基因表达过程均可在细胞核内完成 |
22.
如图表示某一只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朱红眼和暗栗色眼是一对相对性状,ca和cb是一对等位基因 |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中ca和cb可能未移向细胞的同一极 |
C.若该果蝇的眼色不是白色,则说明w基因失去了遗传效应 |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a、cb、v、w基因不会移向细胞的同一极 |
23.
已知某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患者在幼年期均会死亡。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的母亲都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
B.该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有男患者,也有女患者 |
C.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 |
D.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随着世代的延续而降低 |
24.
已知水稻的迟熟对早熟为显性,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以纯合迟熟非糯性水稻和纯合早熟糯性水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用获得的F1培育早熟非糯性水稻,下列采取的措施与依据的原理或出现的结果相符合的是
A | 让F1自交 | 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B | 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 | 可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
C | 用X射线对F1进行诱变处理 | 一定能较快地获得需要的新品种 |
D | 对F1进行测交 | 后代中也会出现早熟非糯性水稻 |
A.A | B.B | C.C | D.D |
25.
一百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将某野生小动物的栖息场所分割成独立的三块,原来的种群也被分成X、Y、Z三个独立的种群。调查发现,这三个种群的某基因的基因频率差异较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个种群都没有发生进化 |
B.三个种群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
C.X种群中某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及对应的基因型频率之和都为1 |
D.Y种群的雌性个体和Z种群的雄性个体在一起可能不能交配 |
26.
如图为患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某家族的系谱图,其中一种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不考虑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因该家族中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甲病致病基因仅来自Ⅰ-2 |
C.若Ⅱ-4和Ⅱ-5再生育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甲病的概率大于患乙病的 |
D.若Ⅱ-2和Ⅱ-3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5/16 |
28.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获得甲、乙两种抗虫植株。这两种抗虫植株的染色体内均插入了3种抗虫基因(均能表达),插入染色体情况见下图。已知至少有2种抗虫基因时,抗虫棉植株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抗虫特性。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甲、乙两种抗虫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具有较强抗虫特性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


A.3/4,3/4 | B.1/2、3/4 |
C.3/4、1/2 | D.1/2、1/2 |
29.
让染色体均正常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实验,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219:222:1。已知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为W、w,另外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为雌性。下列有关出现白眼雌果蝇的原因及相应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不遗传变异,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WXw |
B.由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变异,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 |
C.由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wXwY |
D.由基因进行重组引起的变异,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5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