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一)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
【小题2】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小题3】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
【小题4】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小题5】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小题6】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
A.正值 | B.0 | C.负值 | D.不确定 |
A.曲线A | B.曲线B | C.曲线C | D.曲线ABC |
A.光照强度 | B.CO2浓度 | C.水含量 | D.温度 |
A.大于 | B.等于 | C.小于 | D.不确定 |
A.光照强度 | B. CO2浓度 | C.水含量 | D.温度 |
A.温度只影响暗反应阶段 | B.光合作用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 |
C.水的分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 D.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之一 |
2.
(二)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小题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E段形成的原因( )
【小题2】图2中( )细胞一定处于1图中的CD段
【小题3】若甲细胞处于I图中的DE段,则①和④是( )
【小题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是( )
【小题5】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

【小题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E段形成的原因( )
A.DNA复制 \ 着丝点分裂 | B.DNA复制 \ DNA复制 |
C.着丝点分裂 \ 着丝点分裂 | D.着丝点分裂 \ DNA复制 |
A.甲乙 | B.丙丁 | C.甲丙 | D.乙丁 |
A.姐妹染色单体 | B.非同源染色体 |
C.同源染色体 |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
A.次级精母细胞 | B.次级卵母细胞 |
C.第一极体 | D.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
A.X染色体 | B.Y染色体 | C.常染色体 | D.不确定 |
3.
(三)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基因表达过程包括( )
【小题2】以上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有( )
【小题3】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
【小题4】在翻译过程中,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种类,下列肯定不是密码子的是( )
A.AAC.
【小题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6】过程①②③④的模板分别是
A.DNA的一条母链,DNA的一条母链,mRNA,DNA
【小题7】一个tRNA分子的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此tRNA运载的氨基酸(括号内是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

【小题1】图中基因表达过程包括(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 ②④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A.0% | B.25% | C.75% | D.100% |
A.AAC.
A.UUU C.GUU | B.GTA. |
A.①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情况相同 |
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
C.①过程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
D.③⑥过程中都需要mRNA、tRNA、rRNA |
A.DNA的一条母链,DNA的一条母链,mRNA,DNA
A.DNA的两条母链,DNA的两条母链,mRNA,DNA |
B. DNA.的一条母链,DNA的两条母链,mRNA,RNA |
C.DNA的两条母链,DNA的一条母链,mRNA,RNA |
A.谷氨酸(GAG) | B.精氨酸(CGA) |
C.丙氨酸(GCU) | D.酪氨酸(UAU) |
4.
(四)某学校生物活动小组发现一种野生植物,这种植物有的开红花,有的开白花,茎秆有绿色的,也有紫色的。此小组针对该植物的花色(设由R、r基因控制)和茎色(设由Y、y基因控制)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小题1】实验一中,亲本均为紫茎,后代出现了紫茎和绿茎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小题2】下列关于显隐性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3】由实验二可知,子代中白花与红花的比例接近于( )
【小题4】实验一中,亲本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是( )
【小题5】实验一中,子代中红花绿茎的基因型有( )种.
【小题6】实验二中,亲本白花绿茎植株产生了( )种类型的配子
【小题7】实验二中,子代表现型为白花绿茎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实验组别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红花紫茎 | 红花绿茎 | 白花紫茎 | 白花绿茎 | ||
一 | 白花紫茎×红花紫茎 | 416 | 138 | 410 | 137 |
二 | 白花紫茎×白花绿茎 | 142 | 134 | 421 | 418 |
【小题1】实验一中,亲本均为紫茎,后代出现了紫茎和绿茎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性状分离 | B.性状分开 | C.相对性状 | D.性状分化 |
A.紫茎为显性 | B.紫茎为隐性 | C.白花为隐性 | D.无法判断显隐性 |
A.1:1 | B.3:1 | C.1:0 | D.1:2 |
A.RRYy | B.RRYY | C.RrYY | D.RrYy |
A.4 | B.2 | C.3 | D.1 |
A.4 | B.3 | C.2 | D.1 |
A.1/4 | B.1/3 | C.1/2 | D.2/3 |
2.单选题- (共42题)
6.
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都能产生ATP |
B.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
C.一分子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
D.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供能 |
8.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
B.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
C.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坏死 |
20.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及最终能源依次是( )
A.太阳能、糖类、脂肪、蛋白质 | B.ATP、糖类、脂肪、太阳能 |
C.糖类、ATP、脂肪、太阳能 | D.糖类、ATP、淀粉、太阳能 |
29.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
B.生物体的性状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 |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
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
33.
豌豆种子的形状由R和r基因控制,表中是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能够根据下列哪种杂交组合很快判断出显、隐性性状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后代表现出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 |
圆粒 | 皱粒 | ||
1 | 皱粒×皱粒 | 0 | 102 |
2 | 圆粒×圆粒 | 125 | 40 |
3 | 圆粒×皱粒 | 152 | 141 |
A.1 | B.2 | C.3 | D.1和3 |
38.
艾弗里及其同事,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该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C.多糖是遗传物质 | D.DNA不是遗传物质 |
39.
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对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
B.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内侧 |
C.碱基通过氢键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D.DNA是由两条链同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42.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
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C.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
44.
将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玉米的一粒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长成的植株其基因型是
A.Ab和ab或Ab和aB | B.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
C.AB和ab或Ab和Ab | D.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4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