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请按教材内容填空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___________的过程。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
(3)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4)生理学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稳态。
(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___________的过程。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
(3)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4)生理学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稳态。
(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镁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植物镁元素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镁元素含量过低(缺镁)或过高(多镁)都会导致植物减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是构成叶绿体中____________的必需元素,缺镁会导致叶片变黄。缺镁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____阶段,进而影响暗反应中_________(CO2固定/C3的还原),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2)为探究缺镁和多镁对某植物减产的影响,将生理状态等一致的某植物幼苗分别用适宜浓度镁溶液、缺镁溶液和多镁溶液培养并编号为A、B、C三组,在成熟期分别测量三组的果实产量,请完善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某植物产量A>B>C,则说明______________造成的减产幅度更大;
②若某植物产量A>C>B,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某植物产量A>B=C,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镁元素是构成叶绿体中____________的必需元素,缺镁会导致叶片变黄。缺镁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____阶段,进而影响暗反应中_________(CO2固定/C3的还原),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2)为探究缺镁和多镁对某植物减产的影响,将生理状态等一致的某植物幼苗分别用适宜浓度镁溶液、缺镁溶液和多镁溶液培养并编号为A、B、C三组,在成熟期分别测量三组的果实产量,请完善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某植物产量A>B>C,则说明______________造成的减产幅度更大;
②若某植物产量A>C>B,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某植物产量A>B=C,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来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种子有甜与非甜,糯与非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其中非糯性种子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种子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某生物兴趣小组展开了如下实验:
Ⅰ.将纯种甜和纯种非甜实行相间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纯种甜植株上收获有非甜种子,但在纯种非甜植株上收获的全部是非甜种子,请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纯种甜、糯植株做母本与纯种非甜、非糯植株做父本杂交,所结种子用碘染色都变蓝黑色,再用F1自交得F2,性状分离比为9:3:3:1。
(1)糯相对非糯为________(显性/隐性)性状。糯与非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F2全部的甜、非糯植株相间种植,则所结种子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Ⅰ.将纯种甜和纯种非甜实行相间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纯种甜植株上收获有非甜种子,但在纯种非甜植株上收获的全部是非甜种子,请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纯种甜、糯植株做母本与纯种非甜、非糯植株做父本杂交,所结种子用碘染色都变蓝黑色,再用F1自交得F2,性状分离比为9:3:3:1。
(1)糯相对非糯为________(显性/隐性)性状。糯与非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F2全部的甜、非糯植株相间种植,则所结种子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
某种猫的毛色有白色、黑色、黄色、黑白花色、黄白花色、黑黄花色、黑黄白花色(黑黄花色、黑黄白花色只会出现在雌性中),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基因b控制黄色,二者可以共同表达:基因A控制白色,且AA抑制B、b的表达,Aa可与B、b共同表达,aa本身不表达,且不影响B、b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某种猫的毛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黑黄白花色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并由此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白色雄猫与若干白色雌猫、黄色雌猫。如何通过子一代判断该白色雄猫的基因型,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某种猫的毛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黑黄白花色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并由此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白色雄猫与若干白色雌猫、黄色雌猫。如何通过子一代判断该白色雄猫的基因型,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5.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 |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
C.叶绿体产生ATP需要CO2,而线粒体产生ATP则需要O2 |
D.暗反应消耗的ATP可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6.
下列关于某哺乳动物同一个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量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相等 |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
C.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的两倍 |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
7.
下列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的场所只能是细胞核 | B.血浆蛋白是在高尔基体上合成的 |
C.内质网是细胞内脂质合成的“车间” | D.癌变细胞的转录一定发生在细胞膜上 |
8.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高尔基体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
B.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 |
C.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
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附着有色素和酶,能在光下产生[H] |
9.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菠菜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
B.通过观察绘制细胞分裂的图像,属于建立概念模型 |
C.用纸层析法,可以提取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各种光合色素 |
D.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
10.
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是构成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 |
B.癌细胞代谢旺盛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增多 |
C.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
D.递质、激素和酶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
11.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都不同步 |
B.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酸会有所差异 |
C.幼嫩组织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
D.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强 |
12.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中含32P,外壳中含35S |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
C.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
D.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
13.
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
B.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中存在T-A配对 |
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
D.图中④中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 |
14.
如图所示,将某二倍体植株①和②两个品系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C.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需求 |
D.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
15.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由于环境的变化出现许多特化和退化现象。如马由多趾演变为适于奔跑的单蹄,鲸的前肢特化成鳍状等,从而形成了物种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化现象是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的定向改变 |
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
D.马的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使马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16.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高茎作母本还是作父本,F1总是高茎:然后用F1自交,结果F2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孟德尔还用F1与纯种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测交),结果子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比例为1:1。下列有关孟德尔研究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
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
D.预测测交结果为高:矮=1:1不属于“假说-演绎”的内容 |
17.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
B.ZW型性别决定生物的雄性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
C.男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 |
D.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含有的基因都是成对的 |
19.
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鱼与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
C.该鱼塘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幼鱼、成鱼等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
D.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