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化学部分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95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综合题(共1题)

1.
据报道,在西藏冻土的一定深度下,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它主要是甲烷和水形成的水合物(CH4·nH2O)。
(1)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
①在101 KPa时,1.6 g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H2,吸热20.64 kJ。则甲烷与H2O(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CH4不完全燃烧也可制得合成气:CH4(g)+O2(g)===CO(g)+2H2(g);
△H=-35.4 kJ·mol-1。则从原料选择和能源利用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合成甲醇的适宜方法为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在温度为T,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2 mol H2,发生反应
CO(g)+ 2H2(g) CH3OH(g);△H="-Q" kJ·mol-1(Q>O),达到平衡后的压强是开始时压强的0.6倍,放出热量Q1kJ。
I.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II.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向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CH3OH(g),反应平衡后吸收热量Q2 kJ,且Q1+Q2=Q,则a=_____mol。
III.已知起始到平衡后的CO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t1时将体积变为5L后,平衡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在上图中画出从tl开始到再次达到平衡后,CO浓度与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_____。
(3)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示意如右图(A、B为多孔性碳棒)。

持续通人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L。
①O<V≤44.8 L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
②44.8 L<V≤89.6 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______;
③V=67.2 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2.单选题(共2题)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B.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都是从左至右减小
C.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加入电解质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D.两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只能是共价健
3.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研究成果或报道可能不属实的是 (   )
A.某山区发现了一种“柴油树”,它产生的树油可替代柴油使用
B.新型材料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很稳定
C.美国最新研制出一种燃料电池,其能量转化率很高,可达到100%
D.蜘蛛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强度特别大,可以用来制造防弹衣和降落伞绳

3.选择题(共1题)

4.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右图展示的是出土于雅典的古代文物。考古学家通过对该文物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                 (   )             

4.填空题(共1题)

5.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C为金属元素。A、C原子序数之和等于E的原子序数,D与B同主族且D原子序数是B原子序数的2倍。AB2和DB2溶于水得到酸性溶液,C2D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工业上制取C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A的最低负价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C、D、E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在低温下,将E的单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反应后得到一种微绿色气体E2B、CE和另外一种无色气体。则该反应中E2B、CE这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E2B):n(CE)=_______。已知E2B溶于水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弱酸,该弱酸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
(4)化合物C2 D3中,各原子(或离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C2D3的电子式为_________,该化合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后变质,生成一种单质,所得溶液呈强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过程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