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9043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4

1.综合题(共2题)

1.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②2
 _____
(2)某温度下,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CH2=CH2和O2在0.5L的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气体总压减少了20%。
①平衡时CH2=CH2(g)的转化率为____,达到平衡后,欲增加CH2=CH2(g)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填一条措施即可)。
②0~5min内,环氧乙烷的生成速率为____。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精确到0.01)。
④当进料气CH2=CH2和O2的物质的量不变时,T1℃时达到反应平衡,请在图1中画出温度由T1℃变化到T2℃的过程中乙烯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____。

(3)将丙烯与饱和食盐水的电解产物反应,转化为氯丙醇[CH3CH(OH)CH2Cl][已知:CH3CH=CH2+H2O+Cl2→CH3CH(OH)CH2Cl+HCl],氯丙醇进一步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其电解简易装置如图2所示。
①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b电极区域生成环氧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
铝、钛的合金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Al65Cu20Co15是一种准晶体,准晶体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___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Al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低,是因为____。
(3)AlF3的熔点(1040℃)比AlCl3(194℃)高得多,这是因为____;气态时,氯化铝以双聚体的形式存在,画出Al2Cl6的结构:____。
(4)TiO2检验反应为TiO2+H2O2=[TiO(H2O2)]2(橙红色),配离子[TiO(H2O2)]2中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H2O2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H2O2的沸点(158℃)比键合方式相同的S2Cl2(138℃)的高,其原因是____。
(5)铝钛合金可用作磁控溅射镀膜的原材料,它的晶体结构及晶胞参数如图所示(Ti、Al位于面心或顶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铝钛合金的密度为__g·cm3(列出表达式)。

2.推断题(共1题)

3.
有机物Ⅰ(英文名为Esmolol)是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术后高血压等的理想药物,Esmolol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C中官能团的名称有____。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则有机物Ⅰ中的手性碳数目有____个。
(3)G→H的反应类型为____;B→C反应需要的试剂和条件为____。
(4)C→D中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E的结构简式为____。
(6)X是F的同分异构体,则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结构有___种。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CH3OH和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

3.工业流程(共1题)

4.
钛酸钡(BaTiO3)主要用于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配制中。某工厂以重晶石(主要含BaSO4)为原料生产钛酸钡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焰色反应的原理可定性鉴别某些金属盐。灼烧钛酸钡样品时,钡的焰色为______(填标号)。
A.砖红色B.黄绿色C.紫色D.黄色
(2)用Na2CO3溶液浸泡重晶石(杂质不与Na2CO3反应),能将BaSO4转化为BaCO3,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已知Kap(BaSO4)=1.2×1010、Kap(BaCO3)=2.4×109)。
(3)流程中“混合”溶液中的钛元素在不同pH时主要以Ti(OH)、TiOC2O4、TiO(C2O4)23这三种形式存在(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际制备工艺中,先用氨水调节混合溶液的pH在______,再进行“沉淀”,写出该条件下生成草酸氧钛钡晶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检验草酸氧钛钡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
(5)隔绝空气煅烧草酸氧钛钡晶体得到BaTiO3的同时,还能得到气体产物有H2O(g)、________;
(6)BaTiO3成品中C2O42的含量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得。称取m 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50mL0.2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配制成100mL溶液,取2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 mol·L1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重复滴定3次,平均每次消耗硫酸亚铁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BaTiO3成品中C2O4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单选题(共8题)

5.
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主要以铵盐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可用电解法从溶液中除去。有Cl存在时。除氮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依靠有效氯(HClO、ClO)将NH4或NH3氧化为N2。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电解时,氮的去除率和水中有效氯浓度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3时,主要发生ClO氧化NH3的反应
B.pH>8时,有效氯浓度随pH的增大而减小
C.pH>8时,NH4转变为NH3·H2O,且有利于NH3逸出
D.pH<8时,氮的去除率随pH的减少而下降的原因是c(HClO)减小
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馏汽油和裂化汽油均可使溴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B.C4H8O2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有2种
C.硬脂酸甘油酯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下层有固体析出
D.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均须由食物供给
7.
环丙叉环丙烷可通过下列反应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属于取代反应
B.Z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与W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链状羧酸类化合物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8.
根据下列实验所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B
常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将Ag2SO4微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饱和的Ba(HSO3)2溶液和品红溶液,依次出现白色沉淀、溶液褪色
分解产生物中一定有SO3和SO2
D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苯,振荡、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I还原性强于Cl
 
A.AB.BC.CD.D
9.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16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B.甲烷的球棍模型:
C.乙酸的结构式:CH3COOHD.羟基的电子式:
10.
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W、Z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2倍,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Z两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C.该新化合物中的Y元素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Y、Z元素分别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是强酸
11.
已知某校回收的含银悬浊废水中含有AgCl、Ag(NH3)2NO3、AgNO3、CH3COONH4、NaCl等,设计从废水中回收硝酸银的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Ⅱ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3AgCl+Al+4OH=3Ag+AlO2+3Cl+2H2O
B.实验中用铝粉代替铝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并简化实验操作
C.步骤Ⅲ中若先将Ag氧化为Ag2O,再加入稀硝酸反应有利于环保
D.操作Ⅰ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
12.
世界上最大的空港——北京新机场,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涵盖了当今世界机场多项尖端科技,化工行业在这座宏伟的“超级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下列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A.高韧薄层沥青罩面B.隔震橡胶垫
C.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D.高强度耐腐蚀钢筋

5.实验题(共1题)

13.
硫氰化钾(KSCN)是常用的化学试剂,常用做Fe3的指示剂,加入后产生血红色絮状络合物。配制的硫氰酸盐(硫氰化物)溶液,还可以用于鉴别Fe3和Cu2。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用KSCN探究Cu和Fe2(SO4)3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已知:
i.Cu2可与SCN反应生成CuSCN白色沉淀和(SCN)2
ii.(SCN)2被称为“拟卤素”,在水溶液中呈黄绿色;(SCN)2的化学性质与Cl2相似,可与水、碱等发生反应。
实验Ⅰ:取少量反应后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1mol·L1KSCN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为红色,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继续滴加数滴KSCN溶液后,溶液又变为红色。
(1)依据现象可判断白色沉淀为____,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实验Ⅱ: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内试剂
实验现象
第1组:2 mL 0.1 mol·L1CuSO4、2 mL水、3滴0.1 mol·L1KSCN溶液
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溶液颜色仍为蓝色,1小时后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第2组:2 mL 2 mL水、3滴0.1 mol·L1KSCN溶液
无明显变化
第3组:2 mL 0.1 mol·L1CuSO4、2 mL 0.2 mol·L1FeSO4、3滴0.1 mol·L1KSCN溶液
立刻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为红色,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
 
(2)①根据现象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写出第3组实验中溶液局部变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取第1组实验充分反应并过滤后的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KOH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为__色,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Ⅱ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并补充实验如下:
取2mL0.1mol·L1Fe2(SO4)3于试管中,滴加3滴0.1 mol·L1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仍为红色且无白色沉淀生成,滴加2 mL 0.1 mol·L1CuSO4溶液于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红色,1小时后产生少量白色沉淀,该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