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八校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86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单选题(共6题)

1.
与亚硝酸乙酯(C2H5—ONO)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①甘氨酸;②乙酸铵;③硝酸乙酯;④硝基乙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胡妥油(D)用作香料的原料,它可由A合成得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有机物A是由异戊二烯)和丙烯酸加热得到的,则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
B. 有机物B既能与O2催化氧化生成醛,又能跟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C. 有机物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D. 有机物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3.
已知:, 如果用丙烯与异戊二烯在该条件下反应,最多可以生成含六元环的化合物(不考虑立体异构)



A.6种B.4种C.3种D.2种
4.
CrO5的结构式为,据此推断该氧化物
A.稳定性比较高,不易分解
B.稳定性比较低,易分解
C.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属于碱性氧化物
5.
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
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
(1)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解毒时美蓝表现氧化性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D.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显氧化性
(2)NaNO2中钠离子核外有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Na、N、O分别与H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熔点最高的是 (填化合物化学式),试解释原因
(4)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NaNO2 + HI → NO + I2 + NaI + H2O当有0.75mol HI被氧化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L。
(5)有人将26中反应产生的NO收集到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并在常温下将其压缩到1.01×107 Pa,然后加热至50℃时,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当温度恢复到常温,压强降至略小于1.01×107 Pa的2/3时,就不再改变。已知此过程中有一种产物是N2O。请写出生成N2O的反应方程式:
解释最后的气体压强略小于1.01×107 Pa的2/3原因:
(6)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①NaCl、②
NH4Cl、③HNO3、④浓H2SO4,能使NaNO2转化为N2的是 。(选填编号)
6.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非线性无量纲指数。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项。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B.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C.控制工业源污染,对钢铁、水泥等行业实行限产、限污
D.及时发布AQI指数,提示公众应对污染的措施

2.选择题(共2题)

7.青蛙每次跳8格

青蛙跳了4次,4×8=32,像青蛙一样继续往前跳,并标出数.

8.正确地填入<、=、>

7×4{#blank#}1{#/blank#}28

8×4{#blank#}2{#/blank#}31

8×5{#blank#}3{#/blank#}44

9×5{#blank#}4{#/blank#}44

3.填空题(共3题)

9.
已知:①RCH=CH2+CO+H2 RCH2CH2CHO


G(异戊酸薄荷醇酯)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可由A(分子式为C7H8O,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和烯烃D(分子式C4H8)等为原料制取,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名称为  
(2)F中含氧官能团名称     
(3)D的结构简式为     
(4)某化合物是B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含有4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对应的个数比为9∶2∶2∶1,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
(5)正戊醛可用作香料、橡胶促进剂等,写出以乙醇为原料制备CH3(CH2)3CHO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10.
有机物A是一种广谱高效食品防腐剂,如图所示是A分子的球棍模型。回答问题:

(1)①A的分子式:
②A不能够发生反应的类型有______。(选填编号)
A.氧化反应B.加成反应C.取代反应D.消去反应
(2)写出A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下列是一些中草药中所含的有机物:

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选填编号)___   ___;桂皮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为,它与HBr气体1:1加成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种。
(4)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C遇FeCl3溶液显紫色;1 mol C可与 1 mol NaOH 反应生成有机物D;D被Ag(NH3)2OH溶液氧化后经酸化得有机物E,E经取代、消去两步反应可得香豆素。写出符合上述要求的二种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1.
为了预防碘缺乏症,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40~50mg碘酸钾。碘酸钾晶体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能跟某些还原剂作用生成碘;在碱性溶液中,碘酸钾能被氯气、次氯酸等强氧化剂氧化为更高价的碘的含氧酸盐。
【问题1】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1)碘、氯酸钾和水混合后的反应为(未配平):I2+KClO3+H2O→KH(IO3)2+KCl+Cl2↑。该方程式配平时,系数有多组,原因是   。
(2)X的化学式为  ;写出用试剂X调节pH的化学方程式:     
(3)生产中,如果省去“酸化”、“逐氯”、“结晶①、过滤”这三步操作,直接用试剂X调整反应后溶液的pH,对生产碘酸钾有什么具体影响?      。
【问题2】已知: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I2+2S2O32→2I+S4O62
(4)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学生甲利用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用四氯化碳检验碘单质时,看到的明显现象有
(5)测定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学生乙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
则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     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6)学生丙又对纯净的NaCl(不含KIO3)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取1g纯净的NaCl,加3mL水配成溶液。
溶液无变化
滴入5滴淀粉溶液和1mL 0.1 mol·L-1 KI溶液,振荡。
溶液无变化
然后再滴入1滴1mol·L-1的H2SO4,振荡。
溶液变蓝色
 
①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根据学生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乙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